工作中的向巴扎西
央視網消息:“女兒3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從礦區回家,頭髮很長,臉又黑,女兒看到我進門嚇得躲了起來。妻子解釋了好久,女兒才肯讓我抱。”説起礦區工作的艱苦,向巴扎西講了這麼一段經歷。
26年來,這個一米八的康巴漢子從藏北高地到藏東深山峽谷,在平均海拔5000余米的地區已累計鑽進進尺5萬餘米,也從一名普通的鑽工成為一名機臺上的“老專家”。
“高原雖然艱苦,但能在地質勘查一線為祖國工作,非常幸福自豪!”向巴扎西笑著説。
1991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向巴扎西先後在鑽工、機臺班長、機長等崗位工作。在西藏從事地質工作,要與高寒、艱苦甚至危險相伴,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在高寒地帶的暴風雪中連續操作鑽機長達12個小時,帶著設備在荒無人煙處邊修路邊前進,作業區經常因為低溫凝凍缺水……
在向巴扎西記憶中,2011年在那曲地區申扎縣的項目施工尤其印象深刻。高原上10月天氣就開始轉冷,管子裏的水常常被凍住。為確保工期,向巴扎西和工友們晚上要用噴燈把管子加熱,白天到了中午12點才抽得上水來。
由於工期緊,向巴扎西每次都堅持在機臺上帶班12小時,換班後還要開會研究工作。為了讓同事們多一些休息時間,向巴扎西總是搶著幹生爐子、打掃衛生、洗菜做飯這樣的雜活。
向巴扎西和妻子在散步
在西藏搞地質勘探工作,除了自然環境給鑽探帶來的困難之外,技術上的難題使得向巴扎西經常失眠。
2016年8月,第六地質大隊在藏北地區地質勘查,鑽探到200多米時,鑽頭的冷卻水難以回流至地面,地下氣體也因此難以取樣。為解決問題,他與技術人員每天開四五個會,想法子,兩個鑽探班12小時輪替一次,在鑽探現場嘗試不同的方案。
儘管困難重重,但是向巴扎西的工作業績卻是響噹噹的:他先後參與西藏昌都玉龍銅礦大會戰、國家能源戰略儲備藏北能源資源地質調查大會戰等鑽探項目20余項;在高寒地區工作時間累計超過7000天,最高的野外作業點海拔超過6000米。
高海拔、高負荷的工作,使向巴扎西患上了胃病、高血壓、眼底充血、中耳炎等疾病,有時甚至出現視物模糊和持續性頭疼。
“我總有一天要退下來,要把技術和經驗傳承下去。”向巴扎西將長期積累的機械操作要訣、竅門整理成冊,無私地傳幫帶,先後帶出多名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幹。(材料來源:人民日報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