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在她的“菜園子”裏
央視網消息:她叫張青,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的一名科技特派員。與水滸英雄“菜園子張青”相似的是,她也有個“菜園子”。
1995年,剛走出瀋陽農業大學校門的張青進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在農科院工作多年,她切身感受到,在傳統模式下,科研成果向市場産品的轉化率不高。要突破並改變這種狀況,必須“下鄉”。
2006年,張青來到遼寧省鞍山海城的一家農業公司工作,在那裏,她和她的團隊共培育出數十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蔬菜新品種,已在全國多個省市推廣。
“當歐洲農民在喝下午茶的時候,我們的農民仍然在‘土裏刨食’。”回憶起自己在一家荷蘭種苗公司的見聞,張青表示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對她觸動很大,也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堅定了她投身於農業産業化的決心。
農業企業研發最大的困難就是前期投入大,見效慢。一個新品種要繁育7-10代才可能出成果。好在農業公司有設施農業,蔬菜1年可以收穫3次,順利的話,培育出一個新品種時間可縮短至3年。
然而,對於優質的暖棚種植水果類蔬菜新品種,很多農民並不買賬,因為他們擔心種出來不好賣。於是,張青就給農民們反復講單一品種種植的優勢,新品種在增産、增收上的保障。農民出身的她就是靠著通俗易懂,加上女性的親和力和耐心慢慢地打動了農民朋友。
有個農民朋友試種的結果出乎意料得好,他的一個大棚茄子從頭年8月賣到了第二年6月,一年獲凈利3.6萬元,是往年收入的三倍。同村的人看到後,於是紛紛找到張青也要求試種。張青借此機會經常去村裏給農民講課,講規模生産才能擴大産品的知名度,打開更大的市場。
“紫麗人”是張青最滿意的一個茄子品種,用了4年時間才選育出來,既保持了國産茄子産量高的特點,又結合了國外紫茄子皮薄肉嫩的特點。為培育“紫麗人”,張青和她的團隊採集了幾乎所有的紫萼茄子品種做樣本,每年種兩季,一季復配40個左右的材料,然後再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經過反復比對,最終選出一份最優秀的樣本。
“張青對這些‘苗子’的呵護和喜愛可稱得上是‘執著’和‘狂熱’,” 張青身邊的同事常常這樣評價她。有人甚至直言:“這才是真正的女漢子!”
如今,全國已經有超過3萬畝土地上都種植著“紫麗人”,被端上了全國各地餐桌。僅在2013年,種植“紫麗人”的農戶按均價每斤3元來算,每畝的收益就高達6萬元。
截至2014年,張青帶領的團隊已成功育成39個蔬菜新品種,涵蓋番茄、黃瓜、茄子、辣椒、西葫蘆、甜瓜6大作物。全國推廣面積超20萬畝,帶動全國農民增收12億元。
“現在公司仍有一些品種是從國外引進的,我希望在未來能實現水果類蔬菜的品種自主化。”對於未來,張青有著更大的抱負,“只要給我時間我就一定能趕上!”(材料來源:新華網 科技日報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