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卞民德
2008年11月26日
此山,此水,此人。山是井岡山,水是山泉水,人是600多名紅軍後人。
天當幕,地作臺,青山綠水為背景,搭建起一個55000平方米的巨型山野劇場。
前不久,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在井岡山市拿山鄉演出,數千名觀眾重溫80年前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
大幕徐徐開啟,4000平方米的巨幅紅綢從天而降,漫過烈士的遺體,演化成鋪天蓋地的血海和沖天的紅雲。井岡山上,紅旗召喚革命隊伍的聚集;八角樓上,一盞油燈的微光與北斗星輝映;紅軍駐地,朱德的扁擔挑起軍民魚水情;送別路上,《十送紅軍》的旋律盪氣迴腸……
“震撼,只能用這兩個字來形容!看的時候覺得很短,怎麼一下子就完了,還沒看夠!”著名演員于洋楊靜夫婦讚不絕口。
炮聲近在咫尺,舉著火把的紅軍戰士在劇場中奔跑穿梭,觀眾成為“實景演出”的組成部分。浩大的燈光工程、180度全景式畫面,把現場觀眾帶回80年前的崢嶸歲月。
著名導演肖桂雲説,“很壯觀,讓你激情四射,還讓你思索一些問題。” 曾經執導過多部經典戰爭影片的著名導演翟俊傑認為,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大印像是震撼的,造型手段是奇特的。”
參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員,大都是拿山鄉、廈坪鎮的農民,他們的先輩就是當年的紅軍。白天耕作,晚上演出,他們真摯的表演打動了所有觀眾的心。
每次演出結束,演員們都會在劇場外的路上列隊,舉著火把送觀眾。每次遊客都捨不得與演員們分離。是什麼撥動了人們情感的弦?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井岡山情結”。
總導演李前寬説,從創意到投資,到策劃,融合了很多人的一個共同的情結,也是這個情結,讓從來沒有做過實景演出的他決定面對挑戰,和農民演員一起“做一件值得的事”。
在總策劃梅帥元看來,當年井岡山的環境是艱苦卓絕的,但氣質是浪漫的,今天應該弘揚這種浪漫情懷。
投資方北京華嚴公司的總裁徐鋒是江西老表,他説,“井岡山是紅色文化的金礦,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園,我們希望打造一台紅色經典,能讓全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多一條上井岡山的理由。
相關鏈結:
責編: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