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司令楊業功:用最後的生命點燃新型導彈之火

 

CCTV.com  2009年08月05日 12: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楊業功正在聽取高津彙報工作的場景。宋遠高攝

  作者: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員 高津

  編者按

  英模不是一座座孤立的山峰,他們是一系列“根係”相連的山峰中那些出類拔萃的高峰。英模與英模高尚心靈的交流,閃光思想的碰撞,神聖使命的共鳴,奮進步伐的和弦,能彈奏出鏗鏘的樂曲和壯麗的詩行。在喜迎新中國成立60華誕的日子裏,我們約請軍中英模拿起筆,寫下與自己領域相關或相知的英模,也將自己的經歷、思考、感悟、評價參與進來,架起英模與英模的“心靈之橋”,為讀者走近英模、品讀英模、學習英模提供嶄新的視角,通過這些“心靈之橋”,我們能更加深刻地感悟我軍一代代英模的心路歷程和獻身使命的高尚情懷。

  楊業功,這個響徹神州的名字,如烙印般深深刻在我的心裏。早在1983年,楊業功擔任基地作訓處處長,我在作訓處當參謀,從那時起就跟隨著他轉戰南北、馳騁東西,目睹他不知疲倦跋涉千里高原、帶著病體輾轉導彈陣地,親身感受他為打贏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

  使命高於生命 責任重於泰山

  楊業功帶領我們衝鋒戰鬥的歲月,給我印象最深刻、讓我最為敬佩的,就是他使命高於生命,責任重於泰山的精神。

  “導彈司令”是楊業功生命最為精彩輝煌的崗位。如今,我也走上了基地司令員的崗位,沿著他的足跡,戰鬥在他曾經為之付諸畢生心血的地方,追憶他生命中那一個個感人片段,認真學習領會胡主席為他科學概括的“四種精神”,我逐漸明白,只有把楊業功精神融匯于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實踐,轉化為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強勁動力,才能讓楊業功精神不斷昇華,發揚光大。

  上世紀90年代初,身為基地副參謀長的楊業功受命籌建我軍第一支新型導彈部隊,當時我擔任導彈集訓隊隊長。起步之初,無經驗可循、無模式可鑒,楊業功帶著我們十幾名骨幹到生産廠家跟班見習,全程參與新型武器裝備研製生産,日夜兼程進行地面試驗。無論是高溫酷暑,還是低溫嚴寒,楊業功始終堅持在一線跟班作業,&&記錄整理試驗數據,研究編寫武器作戰流程。我看他太勞累,就勸他留在駐地坐鎮指揮,他卻説作為指揮員如果不熟悉新武器裝備,不及時“升級”自身能力素質,怎麼能夠駕馭高新技術裝備?領導幹部平時不能身先士卒,戰時怎能指揮千軍萬馬?

  他的話很樸實,卻使我的心靈受到很大觸動,成為我帶兵打仗時刻警醒自己的諍語良言。軍人履行使命不是把口號喊得震天響,而是需要把知責之明變成履責之行,在提高能力素質和帶領官兵遂行作戰任務上始終站在前列。我經常這樣告訴官兵:“現代戰爭需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只有我們各級指揮員率先成才,才能肩負起培養人才的重任。”

  如今,集訓隊的一些骨幹不少已成為軍師職領導幹部,有的如同楊業功當年一樣常年沉在基層、蹲在一線,聚精會神抓部隊戰鬥力建設;有的汗灑戈壁、露宿深山,一門心思錘煉提升部隊的作戰能力;有的廢寢忘食、潛心鑽研,為打贏未來戰爭尋求制勝之術。

  這些年來,基地黨委班子換了好幾屆,但始終秉承楊業功留下的好傳統、好作風,打贏路上延續著一行行紮實的腳印。

  寧可身體透支 不讓使命欠賬

  楊業功是一位倒在戰鬥崗位上的共和國將軍,他把履行使命看得比生命還重,勞累不言苦,病重不言痛,病危不言死,臨終不言私,用實際行動履行著自己“寧可身體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諾言。

  1993年,經過幾年艱辛探索,新型導彈迎來了亮劍試鋒的時刻。那段時間,楊業功徹夜難眠,他把試驗準備的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非常細緻,每一個作戰要素都進行了反復檢查,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1995年,楊業功再次受命出征,帶領我們向某預定區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白天,他帶著我們勘察陣地;夜裏,他對照地圖研究行動方案,就算是暈倒在搶建陣地的現場也不休息。就這樣,他組織部隊7天干完平常一個月的工作量,自己卻累得疲憊不堪。

  導彈臨射前,我帶著發射號手最後撤離發射架時,發現楊業功正在距離發射架不到100米的簡易掩體附近,怎麼勸他也不肯離開。記得那次任務中,得到最後一枚導彈準確命中目標的勝利消息時,楊業功終於挺不住病倒了。我到野戰帳篷去看他,他正躺在行軍床上輸液。看著他消瘦而憔悴的身體,那一刻我明白,能夠把病弱之軀支撐到任務最後一刻的,就是軍人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

  這些感人的瞬間總是讓人熱淚滿襟,也引發我們對軍人職責使命的思考。從楊業功的身上,我看到了軍人履行使命需要用犧牲奉獻精神在荊棘密布的地方開闢前進的道路,需要用畢生精力去創造勝利的輝煌。

  軍人不忘戰 思危天下安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是楊業功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也成為基地全體官兵拼搏進取、枕戈以待的精神動力。

  近年來,基地廣大官兵自覺以楊業功精神為工作訓練的“參照係”,以飽滿的熱情自覺投身軍事鬥爭準備實踐,部隊建設實現了由應急超常發展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軍事工作重心由力量建設向能力建設轉變,戰鬥力增長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楊業功經常説,打贏才是領導幹部最大的政績。他不僅痛恨訓練中的“假把式”、“花架子”,還主動為訓練創新承擔“風險責任”。

  我當旅長時,為保持武器裝備良好的戰備狀態以及提高部隊夜間機動能力,帶領官兵探索每月組織一次全裝全員夜間拉動訓練,沒想到,第一次拉動就發生發射車陷進稻田的意外。楊業功知道後不僅沒有批評我們,還鼓勵説:“只要有利於提高戰鬥力的,你們就放手幹、大膽闖,出了問題有我擔著。”這句話讓我們信心滿懷。我們在科學施訓的同時,不斷加大訓練強度難度,事故率下降了,戰鬥力卻提高了,這種夜間機動訓練的做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一個人肩負使命,可以舍家忘己,可以淡泊名利,可以命鑄忠誠,他創造的是輝煌,留下的是財富,折射的是精神。追憶楊業功,連隊俱樂部英模挂像中,有他笑傲天疆的容顏;營區燈箱,有他在演兵場上的嚴峻面孔;基地軍史館,有他從軍41年的光輝人生。

  戰略導彈部隊,是大國長劍,楊業功是用生命磨礪長劍鋒芒的人。在迎接共和國60華誕的壯麗時刻,楊業功的軍旅人生,恰如人民軍隊伴隨共和國一起走過60年光輝征程的一曲激昂戰歌,好似當代軍人忠誠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一聲嘹亮號角!

  在楊業功離去的日子裏,在他曾經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有我們行色匆匆奔波忙碌的腳步,有千萬將士繼承遺志擎旗衝鋒的身影。(本報特約記者王永孝、李永飛、 記者丁海明整理)

  相關鏈結:

責編:王群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