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讀中俄聯合軍演:以情報先導的特種突擊

 

CCTV.com  2009年07月27日 09: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反恐軍演

  新華網吉林洮南7月26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王天德

  硝煙散盡,震撼猶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反恐軍演實兵演練,26日上午在瀋陽軍區洮南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結束。演練中所體現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戰法留給人們的震撼,遠比演兵場上的炮聲、火光、硝煙更為強烈、持久。

  關鍵詞一:“超越逼真”

  “逼真,逼真,再逼真”——這是任何一場軍事演習的基本要求。然而,在這次演習中,中俄雙方對於聯合反恐作戰行動和樣式的演練,已經“超越逼真”——比真實的反恐戰場更加嚴格。

  記者先後觀摩了3次實兵合練和最後的實兵演練,現場完全可以用“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來形容。很多參演官兵表示,這次演習的實戰化程度遠遠超過他們以往參加的任何一次演習。

  在攻擊行動發起的一開始,中俄聯合反恐戰役集群就採取電磁壓制的手段,派出電子對抗分隊干擾“恐怖武裝”的指揮通信系統。如果不是從實戰的要求出發,演習者是可以不安排這樣的課目的,而是否進行電磁壓制,觀摩者根本無從得知。

  在向“恐怖武裝”的地面目標和地面陣地發起空中打擊時,無論是中方的殲轟─7、強─5,還是俄軍的蘇─27、蘇─24、蘇─25,都施放了干擾彈,有的還是紅外干擾彈、箔條干擾彈。這樣做絕非為了好看,而是因為在實戰中“恐怖武裝”不可能束手待斃,一定會用防空武器,特別是比較常見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對中俄戰機實施反擊。

  演練中,中俄雙方不僅出動了99式坦克和T─80坦克,還出動了履帶裝甲搶修車、裝甲維修後送車等維護裝備。因為在真實的戰鬥中,即便是最先進的坦克、步戰車也可能被打壞、甚至被摧毀。裝備的搶修和後送能力,是保持部隊持續作戰能力的關鍵。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方的裝甲裝備採用了激光交戰模擬系統,裝甲車輛一旦被“擊中”,系統就會發出藍色煙幕,判定“受損”裝備退出戰鬥。這就最大程度地解決了演習中“敵我”無法相互實彈攻擊的難題,最大程度地模擬了實戰效果。

  一些很小的細節也體現了演習實戰化的要求。比如,在俄羅斯空降兵空降過程中,雖然只有600米的高度,但一般需要3分鐘才能到達地面。為了避免被地面之“敵”攻擊,他們在降落過程中不斷對地面進行射擊。雖然這樣做非常危險,卻緊貼了實戰要求。

  關鍵詞二:情報先導

  情報先導,是這次演習中一個“看不見的亮點”。因為情報的産生和傳遞是以無形的電磁信號形式存在的,但它卻是整個反恐行動的神經。

  情報的作用,通俗地説就是“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在聯合反恐作戰中,首要的是獲得恐怖分子的企圖、兵力、裝備、部署、手法等核心情報。實兵演練一開始,特種部隊就空降滲透,目的是為了摸清情報。實際上,中俄聯合反恐戰役集群早就通過衛星偵察、無線電技術偵察、人力偵察等方式,掌握了“恐怖武裝集團”的有關情況。

  與“知彼”同樣重要的是“知己”。這次演習中,雙方動用了60多架各類飛機、100多臺地面裝甲裝備,並大量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等。這些都對空地協同提出很高要求,它需要中俄雙方及時掌握情況,及時通報各自進展和當前位置,不斷交互信息,防止誤打誤傷。

  這次演習中,中俄雙方進行了4次實兵合練和1次實兵演練,沒有發生一起誤打誤炸事件,就充分説明了雙方的信息交互能力。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