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閱步兵方隊
坦克方隊
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國慶節
首都昨日隆重舉行慶祝典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國慶節慶祝典禮,今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參加典禮的共有四十多萬人。
今天天安門廣場顯得格外莊嚴和雄偉。天安門城墻上懸挂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者毛澤東主席的巨像,城樓兩旁成排的大紅旗迎風飄動。在天安門對面廣場上,集中著首都市民群眾七萬人。他們舉著無數面紅旗,使廣場形成一片紅色的海洋。天安門前寬廣的大道已鋪上了花崗石、缸磚和水泥磚,以便受檢閱的裝備著現代化重武器的解放軍通過。
今天出席檢閱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秘書長林伯渠,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程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羅榮桓。
在檢閱台上的還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各委、部、會、院、署、行首長、人民解放軍陸空海軍首長,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在京常務委員、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的負責人。
今天出席觀禮的將近一萬人。
在貴賓觀禮臺上,有應我國各人民團體的邀請遠道前來觀禮的貴賓。
在觀禮臺上的還有各民族的代表、華僑回國觀光團的團員、教授們和學者們。
還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英雄的代表九十八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英雄代表六十三人。工業中的模範工程師和工人一百四十七人,農業勞動模範三十八人,治淮的和其他水利事業的模範技術人員和工人數十人。在這些聞名全國的人物中,有人民志願軍戰鬥英雄郭忠田、周文江等;人民解放軍坦克英雄沈許、刺殺英雄劉四虎、海軍戰鬥英雄王大明、空軍英雄劉耀宗等;國營工業中的勞動模範姜萬壽、郭樹德、馬恒昌、施玉海、劉德珍、張少如、郝建秀、張淑雲、田桂英等和私營工業中的勞動模範陳榮根等;農業勞動模範李順達、楊天才等;治淮特等功臣民工謝洪友和模範女民工甘彩華等。
在觀禮臺上的還有南方和北方的人民革命老根據地的代表九百九十四人,私營工商業的模範工作者一百人和首都各政府機關、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高級幹部,和出席各種專業會議的各地代表。
毛澤東主席在上午九時五十分登臨檢閱台,全場熱烈鼓掌不息。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慶祝典禮開始。全場肅立,軍樂隊演奏國歌,禮炮齊鳴二十八響。
閱兵式開始。閱兵式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理總參謀長聶榮臻任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檢閱車檢閱了全體受閱部隊。檢閱後,朱總司令登臨檢閱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給全國武裝部隊和民兵的命令,接著進行武裝部隊的分列式檢閱。
走在最前面的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學員。他們都是身經百戰和功勳卓著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現在軍事學院裏研習現代化的軍事科學。全場掌聲雷動,對他們表示敬意。
接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步兵學校的學員、戰車學校的學員、炮兵學校的學員、海軍學校的學員、航空學校的學員,傘兵部隊、步兵部隊。
接著前進的是民兵大隊。他們是華北老解放區民兵的代表,都是戰鬥英雄和工作模範,全場熱烈鼓掌向他們表示歡迎。
隨後,騎兵部隊過來了。在騎兵部隊的後面,防空部隊過來了,牽引炮兵部隊過來了,摩托化步兵過來了,裝甲兵部隊過來了。他們操縱著全世界第一流的武器。各種口徑的大炮和各種輕重型坦克,構成一個鋼鐵的巨流,在檢閱台前走過。
當重坦克隆隆地開過去之後,人民空軍的各式飛機一批一批地淩空而過。
中國人民如今已擁有現代化的國防武裝,這是中國人民力量劃時代的發展。全場群眾為保衛祖國和世界和平的力量的增長而一再歡呼。
閱兵式結束後,慶祝遊行開始。領先的是少年兒童隊一萬八千人的隊伍。他們歡呼著"毛主席萬歲"走過檢閱台前。兩個小隊員跑上檢閱台,把一束鮮花獻給毛主席。這時全場鼓掌,高呼"毛主席萬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有一隊少年兒童隊員在走過檢閱台時放出一大群鴿子,表示他們保衛和平的意志。有一隊隊員高舉著鮮花組成"抗美援朝"的字樣,並且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位代表和他們一同行進。
首都産業工人和建築工人十二萬人的隊伍相繼跟進。他們高舉著許多字標和模型,表明他們在愛國主義競賽中增産捐獻的成就和技術上的創造和改進。他們走過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英雄面前時,熱烈地向英雄們歡呼致敬。接著是首都近郊農民三萬人的隊伍,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機關七萬人的隊伍,首都中等以上學校八萬人的隊伍,和首都各文藝團體八千人組成的文藝大軍。
遊行的群眾抬著毛主席和孫中山和毛主席的親密戰友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巨像前進。他們一再地歡呼毛主席,歡呼祖國,歡呼在朝鮮前線獲得偉大勝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歡呼強大的人民解放軍。
遊行者抬著多幅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巨像前進。
文藝大軍走到檢閱台前時,大家舉起紅色黃色的布塊,組成"毛主席萬歲"的字樣。這時花炮震響起來,在碧空中爆裂出了許多面國旗、軍旗和紅旗。文藝大軍過去之後,廣場南部的市民隊伍向前聚集檢閱台前,向著毛主席長久熱烈歡呼。慶祝典禮在歡呼和掌聲中結束。(新華社1951年10月1日訊)
相關鏈結:
責編:王旭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