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社區 > 軍事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朝鮮增大邊境巡邏頻率 中國邊防內緊外松防越境

 

CCTV.com  2009年06月27日 08: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國際在線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漆菲發自北京 鏡頭中的女人正側坐江邊,俯首洗衣,顯得寧靜而祥和,仿佛一部放映著的“黑白電影”。

  在中國丹東的鴨綠江畔,花2元人民幣就可通過望遠鏡觀望對岸。花上10元錢,則可坐遊船靠近對岸,朝鮮那邊農民的耕作、軍人持槍巡邏,以及在休息時間打排球等等畫面,都能盡收眼底。只是江對岸的房屋、土地、以及人們的穿著打扮,更多呈現的是黑、白、灰色。

  船上回望丹東一側,高樓、綠地、五彩的廣告牌,以及著裝鮮艷的人們,構成的是一幅生動的彩色圖案。坐在船上的日本旅行者加藤嘉一,每每看到鴨綠江兩岸的“不對稱”,常常會“胡思亂想”。

  而對於一江之隔的兩岸差異,丹東當地居民已經見怪不怪。對於對岸鄰居,他們會用一種平和的語氣,講出很多外界旅行者驚訝的故事。不過,出現在丹東、延吉等邊境城市的陌生人所表現出的好奇心,也會引起當地人的警惕。

  這個總被“核試驗”、“導彈”、“饑荒”等字眼籠罩著的鄰國,外界越來越多地從中國邊境一側獲取它的影像,且越來越清晰和真切。當東北亞國際政治角力進行得如火如荼時,這裡老百姓生活並未被打破,依然寧靜。

  朝鮮增大邊境巡邏頻率

  集安邊防的一名軍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邊境上居民生活和心態一如平常,並沒有受到朝鮮核試驗的影響。他説,邊境居民都習慣了朝鮮局勢的各種變化,何況老百姓多認為中朝兩國友誼深厚,不會發生什麼突發事件。

  儘管如此,這位軍官透露,中國邊防還是採取了一些“內緊外松”的措施,主要是為了防範發生越境事件。據他的觀察,朝鮮邊防開始趨緊,“朝鮮軍人明顯增加了巡邏頻率,以前朝鮮軍人夜間巡邏不配帶武器,最近開始攜帶步槍,但白天巡邏仍不帶武器,這主要是向中國方面示好。”

  零距離接觸中朝邊界

  而抱著強烈好奇心的加藤嘉一,總想在更近的距離觀察朝鮮。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走在圖們江邊,對岸實在太近了,近得有點想一步跨過去,“在對岸不遠處,有幾個朝鮮人在坐著聊天,孩子們則在周圍跑來跑去。山頭上並沒有多少綠色。”一位中國農民告訴他,朝鮮那邊缺少化肥,所以農作物産量不高。

  加藤個頭較高,一個人揣著相機在邊界線附近走來走去,自然可能引起人的懷疑。“如果有巡邏的軍車駛過,我就迅速躲起來,免得帶來麻煩。”加藤是北京大學一位學習國際關係的日本留學生,他説,探訪中朝邊境純粹是好奇,以及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

  而其他多數旅遊者,不會像加藤一樣“冒險”,他們只會走上鴨綠江上的“斷橋”,遙望對岸。這座橋在朝鮮戰爭期間被美軍飛機炸斷,如今成了人們對那段戰爭記憶的“化石”。

  貿易旅遊未受太大影響

  在丹東貿易口岸,來往的車輛依然繁忙。每日清晨開始,運載著各類貨物的大卡車進出丹東口岸,丹東海關工作人員以及邊防士兵,仔細檢查著來往車輛的證件。進出海關的人員也依然通暢,時常可以看到前來中國探親的朝鮮人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提著食品返回朝鮮。

  遼寧社會科學院朝韓研究中心主任呂超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説,“海關每日都會有通報,這段時間以來,中朝貿易數字跟過去比變化不大,”中朝的貿易交易主要是以物易物,中方運送糧食和生活用品,朝方返還鋼鐵、木材。呂超還透露了中朝邊境大量存在的“揹包貿易”,雙方約好時間地點,在某一截偏僻的鐵絲網兩側,“你扔過來一包水産,我丟過去一包白麵”,然後騎上摩托車一溜煙就不見了。類似的“江上交易”也很多。

  燕聲東是丹東民族旅行社總經理,出於職業的敏感,他能從人員往來的變化上感受到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朝鮮核試驗對丹東的旅遊業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最熱鬧時一年去朝鮮的旅遊人數高達8萬,如今只有幾千人上下。”

  而朝鮮5月25日實施地下核試驗當天,呂超恰好經過丹東口岸。他説,很多外國遊客和記者,扛著各類攝像攝影器材,簇擁在鴨綠江邊,生怕漏掉“歷史性的時刻”。而中國邊防部隊的一些日常軍事活動,此時也被他們加以深度解讀,外界感受到的緊張氣氛,就是來自這些外國記者的所謂“解讀”。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