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如果搞一個調查,調查一下最近十年來使用最頻繁的詞,“發展、變化”應會高票當選。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在社會各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讓全世界為之驚嘆,當然,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中國人民。
為迎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大型文獻紀錄片《科學發展鑄輝煌》的攝製工作,在2012年春天吹響號角,六個攝製組迅速集結,分赴全國各地進行前期主要內容的拍攝。
我們小組六人負責四川和貴州一線。在貴州畢節地區,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初,受地理和自然條件的限制,這個地區還極為貧困,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説法:“開荒開到天,種地種到邊”,“種一坡、收一籮”。
當我們驅車行進在崇山峻嶺之間,依然要不時地發出感嘆,這裡與我們習慣了的東部沿海和中部平原完全是兩個“世界”,但不時出現的一個個村莊、一個個鄉鎮還是讓我們看到了變化:一幢幢新起的民房代替了破舊的黑屋,而車輪下顛簸的路面也並不面目可憎,因為這裡正在修路,幾個月後,平坦的水泥路將在這裡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陪同我們一同採訪的當地人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晚幾個月來,我們就不會這樣辛苦了。
但我們是幸運的,在路未通之前,我們能體會到這種狀態下的黔西南,看這裡的民風、民俗,看這裡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待幾年以後再來此地時,應該更會讓我們驚嘆吧!
我們此行的重要一站,是北川。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川。2008年5月在這裡發生的一切,震驚了世界,在每個國人的心中都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傷痛。當我們從成都奔向北川的時候,心情是極為複雜的。
北川新縣城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跡,一個人間的奇跡,一個震驚世界的奇跡。我們爬到巴拿恰市場的高點上俯瞰這個嶄新的縣城,陽光鋪照在這片土地上,也照進了我們的心裏,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溫暖。這裡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永昌,取“永遠昌盛”的意思,當地居民告訴我們,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北川重建時,特意給取的名字。為了受災群眾能早日重返家園,來自全國各地的3萬多名建設者,經過4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城鎮就在這滿目瘡痍的川蜀大地上傲然驚現。
一幢幢現代化的小區、一戶戶祥和安寧的民居、一爿爿喧囂熱鬧的店舖、一群群往來遊走的各地遊客……讓我們不時産生“穿越”之感,我們不時地提醒自己:這裡就是北川,這裡就是5﹒12大地震時我們反復聽到的那個名字:北川。
羌族文化不僅得到了保護,而且得到很好的張揚。讓我們艷羨不已的羌繡作品,據説已經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一首首高吭嘹亮的羌歌據説已經走出國門;幾處古老的羌寨,據説已經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北川地震遺址就在離新縣城不遠處,靜靜地舔拭著曾經的傷痛,低迴哀婉的音樂縈繞在殘垣斷壁間,一面鮮艷的國旗就高高地飄揚在在這片廢墟之上,靜靜地守候著、守衛著……
我們小心翼翼地走到肅穆的石碑前,獻上一把黃菊,向著國旗的方向、向著這片廢墟深深地鞠躬——為了逝去的生命、為了曾經的苦痛。
生活依然繼續,現實讓我們欣慰,破碎的山河重現勃勃生機,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生活的美好,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一切就發生在今天的中國。站在這裡,一股豪情油然而生:讓我們抖擻精神,在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同全國人民一起,共同書寫屬於我們中國的奇跡,共同書寫屬於我們中國人的奇跡,共同書寫這個時代的“中國奇跡”。
在我們的後期機房,一直播放著從北川帶回來的羌歌,依然高吭,震人心魄;那裏的山、那裏的水和那裏的人,和著這動聽的羌歌,匯集到我們的片子裏,成為我們片子的一部分,是獻給十八大的禮物,更是獻給書寫“中國奇跡”的偉大的中國人民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