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所謂意外,就是非常規狀態,不應該發生的事兒發生了。《我們的留學生活》熱透北京、成為公眾談論話題多少有些意外,因為這是一部紀錄片,而紀錄片在當今大眾文化語境裏並不熱鬧,它常常靜臥于文化邊緣地帶。因此,這部紀錄片所導引的社會效應與收視現象比作品本身更值得探討。

  其實,紀錄片火暴並不意外。把目光推到上一個世紀,每逢重大歷史事件發生之際,也正是紀錄片發展之時,紀錄片往往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文化。從蘇聯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英國格裏爾遜的“我視電影為講壇”理論、美國勞倫茨的社會問題片到荷蘭飛人伊文思“參與當前的重大事件”的系列作品,紀錄片介入社會,深入矛盾,成為時代見證。60年代以後,電影紀錄片的新聞功能被電視取代,電視紀錄片趨於發達,小人物進入公眾視野。90年代,《生活空間》以“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為創作策略,辟出中國紀錄片新路——這在當時也曾是社會關注的話題。

  然而,近年來中國紀錄片漸漸失去觀眾。紀錄片編導以風雅自命,指責大眾沒有文化品位,大眾的審美意識追隨泰坦尼克號沉沒大海,剩餘的只有小燕子的吵吵鬧鬧、裝瘋賣傻,大眾早已腐敗的胃口僅僅適宜於吞噬文化垃圾。觀眾則埋怨當今紀錄片晦澀、枯燥、沉悶,故作高深。

  《我們的留學生活》為紀錄片和觀眾提供一次化干戈為玉帛的機會,熱烈擁抱。這意外中的不意外給紀錄片製作者留下一些啟示:不要感嘆觀眾拋棄紀錄片,是紀錄片背棄觀眾。紀錄片應該直面生活。

  攝象機眼睛聚焦哪?這是紀錄片製作者最關心的問題。老少邊窮題材一度氾濫熒屏,似乎這才是文化品位。其實,很多作品難以排除獵奇與投機的嫌疑。城市題材少,社會矛盾題材少,關注個體心靈情感的更少。轉型期的中國有太多問題值得關注:人口遷徙、制度變革、上崗下崗、情感困惑、觀念更替以及這些問題背後的心態等等,記錄這些問題的作品都可能為社會所關注。總之,紀錄片製作者應直面生活,介入矛盾與衝突,介入情感與心靈。

  真實性是紀錄片的生命與品格,敏感、耐心、觀察與對人的尊重是紀錄片製作者的基本素質,非虛構、非劇情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的區別。但是,危機來自根部,紀錄片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人們看到影視語言造假的技術節節遞增,紀錄片能堅守忠貞嗎?在國際紀錄片界,真實性的困惑令學者和製作者同樣興奮,90年代德國作品《大象的陷落》與其説是紀錄片,不如説是對紀錄片的反思。中國紀錄片所面臨的真實性困惑卻不是本性問題,而是傳統讀解中的真實性問題:它真實嗎?判斷的標準是生活常態。目前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依然是宣傳色彩馥鬱,人性價值貧弱,尤其好人好事模式的作品氾濫,假話連篇,矯揉造作,不少記錄英雄或模範的紀錄片不僅損壞紀錄片的信譽,也毀壞人物本身——假如這英雄或模範是真的。

  紀錄片故事化似乎也是一種趨勢。紀錄片是溝通人與人的情感與思想的,如果過於專業化、學術化,普通觀眾被拒之門外,很難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紀錄片也要倡導觀賞性,要好看。北京有線電視臺的《費傑日記》是一部製作略嫌粗糙卻頗具觀賞性的作品,編導把人物放在一個故事中講述,人物就易於展示性格特徵,觀賞性也比較強。當然,紀錄片的故事不能是編導出來,而是記錄出來的。

 

 

 

視頻集>>

熱詞: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

channelId 1 1 真實性是紀錄片的生命與品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