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5.1國外紀錄片市場發展的基本模式
綜觀世界影視市場,紀錄片(紀錄電影和電視紀錄片)始終是一種重要的節目類型,很多國家通過對紀錄片的扶持以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同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借助國家激勵性的文化推廣政策和系統的推廣戰略中,將自己的影視文化産品連同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內容推銷到世界各地。據EUROPE DATA 的數據顯示,近半年來英國BBC製作的紀錄片仍然在全球主要國家非劇情類節目中佔據收視最好的成績。
目前,國外紀錄片比較成熟,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第一種是以英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公共體制;第二種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政府扶持模式,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採用了這種紀錄片發展模式;第三種是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商業化運營模式。無論哪一種發展模式,紀錄片都被看作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扶持內容,政府部門往往加大力度從政策、體制或資金等方面加以保護和支持。
5.1.1以英國、日本為典型代表的公共電視體制
從世界電視媒體發展的歷史上看,英國和日本所施行的公共電視體制在人類公共文化傳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公共體制的基本特點是電視頻道為公共所有,不受政府和商業集團控制,立場公正,傳播提升公眾文化水準和幸福指數的節目,其基本費用來自觀眾繳納的執照費(在英國是法定的,在日本為自願的),不接受商業贊助,但可以進行經營活動。
5.1.1.1英國BBC紀錄片
英國電視在內容創意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同時也實現了技術、文化以及市場等多方面的産業融合與制度創新,BBC的紀錄片傳統由來已久,且在近幾年保持了強勁的趨勢。
BBC的創始人、第一任總裁約翰•瑞斯認為作為公共服務的BBC應該在節目方面覆蓋資訊/娛樂/教育三方面的節目均衡比例,這是他個人的職業夢想。他的努力深深地影響了BBC的發展,當然也包括紀錄片。秉承約翰•瑞斯的公共服務理念,BBC從最初的一家商業公司變成了公共服務理念的最好踐行者,如今,紀錄片作為教育公眾的節目類型之一,早已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必須在BBC的播出節目佔有一定的比例。
彼得•斯科特爵士于1957年創辦了自然歷史部,它是BBC下屬的一家獨立社會公司,以高品質紀錄片著稱,逐步成為這個行業的先驅者和領導者。進入21世紀,以《藍色星球》的上映為契機,BBC自然歷史類紀錄片通過資本運作、全球銷售與回收等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BBC自然歷史部與BBCworldwide環球公司都是BBC下屬的機構,他們除了接受電視執照費分配以外,還向社會融資,保證紀錄片製作的品質與可持續發展,成為BBC紀錄片發展的重要動力。
1998年,BBC與探索頻道合作成立動物星球頻道、People+Arts、BBC America,利用其傳統優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還鼓勵獨立製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全面推行委託製作模式,以法律的形式規定BBC和ITV每年必須播出25%的獨立製作節目份額,有力地促進了紀錄片的發展。
BBC的紀錄片不僅成為英國的文化標誌之一,也已經成為國際影視界的品牌。它所傳播的地方,便是英國文化軟實力的顯現。
5.1.1.2 日本NHK
日本放送協會,又稱日本廣播協會(日語:日本放送協會,英語譯名: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NHK”,成立於1925年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作為日本唯一的公共廣播電視臺,NHK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系統,也是唯一一個不插播廣告、不接受任何商業捐贈的公共電視臺,完全靠製作優良的節目引觀眾繳納電視費,具有明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徵,它既不隸屬政府,也不以賺錢為目標。用日本廣播協會的話説,是收視者自己出錢辦了廣播電視臺。
在經營理念上,NHK 的原則是,作為以全體國民為基礎的公共廣播電視機構,任何人不得干涉其運作,必須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場,為公眾的幸福和提高文化水準提供豐富的節目。電視臺既為收視率(沒有收視率老百姓不愛看,就不願意交錢),但又不能為收視率所左右。因此,就形成了NHK以製作高質量的紀錄片著稱於世,與英國的BBC齊名,尤其是有關中國主題的節目,在質和量上更是令歐美媒體望塵莫及。從馳名遐邇的《絲綢之路》、《大黃河》、《故宮》,以及2009年底播放的《陶瓷系列》等大型系列紀錄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5.1.2 以法國為代表的政府扶持模式
此種發展模式主要以政府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為主,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都採取這一模式。
2005年,法國政府出臺了一項保護政策,大力扶持獨立影視製作業以保持影視産品的文化多樣性,規定電視臺60%的電視節目時間須交由臺外獨立製作公司完成,電視臺每年5.5%的營業稅通過國家電影中心(CNC)投入電影的製作、發行,公營電視臺的68%的年度預算、商營電視臺TF1的78%的預算用於通過市場招標的方式選擇聯合或獨立製作,電視臺由此獲得節目的各輪首播版權。比如《達爾文惡夢》由Arte等投資,而《遷徙的鳥》參與的投資、製作方有近30家,其中就包括了Canal+、France 2 、France 3 等,《圍困城堡》主要由一家電影公司投拍,也有France 2參與聯合製作。
法國對紀錄片的資助由CNC管理。分為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兩類。為電影院製作的紀錄片是政府資助的主要對象,影片票房收入當中的附加稅構成了資助電影工業的主要來源。也就是從每張電影票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票款返還給影片資助者用於投資下一部影片,這一體制稱為“自動支持”。事實上,很少有紀錄片是完全採用這筆資金製作的。1986年以來,CNC開始實施對視聽節目的援助計劃,這項資助計劃的資金來源,是從發行收入中提取的稅款,主要來自收視費用。此外,那些無法獲得此類支持的製片人,有可能獲得“選擇性資金支持”,這項資金主要提供給跟電視臺合作的獨立製作人。製作人(製片人、導演)必須同作為發行者的電視臺簽定有關預購影片或者合作製片的協議。對於獨立製作人、獨立導演來説,可能的資金來源包括:CNC紀錄片公共組織會提供的60%左右的預算款,剩下的40%來自贊助單位或者投資者,以及個人的籌款。
CNC還會聯合政府其他部門,參與法國製作的與他國文化有關的影片。
法國紀錄片的發行渠道比較廣闊,如電視臺、電影院、錄像帶、電影節等,電視臺仍是主要發行渠道。在法國,每個擁有電視機的家庭都必須交納一筆費用,這樣可以收看八套左右的節目。不同電視臺紀錄片的播放情況並不相同:例如法國電視5台,較多播放紀錄片,尤其是下午。法國電視2台,從晚上10:30開始放紀錄片,也有幾個小時。法國電視3台,有時候會在晚間的前半時段放紀錄片,比如20:30或者20:45。但是,Arte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晚上8:30播放的紀錄片收視率往往會高於同時段的娛樂節目收視率。
此外,法國有兩個專門的紀錄片電影節:馬賽紀錄電影節和巴黎真實電影節,其他許多電影節都有紀錄片展映或參賽,很多導演的作品都以這些電影節作為出口。
新加坡政府也採取經濟扶植政策。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在稅收、金融和政府基金上對於影視製作進行扶植,2002年特別建立了NGCI-EDB 紀錄片基金(NGCI-EDB Documentary Fund),與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等機構進行合作,幾乎所有國際頂級衛星頻道都在新加坡建立了分支機構,成為這些國際機構的亞洲區域總部。
5.1.3 美國紀錄片商業化運作模式
早期,美國的獨立紀錄片主要通過無線電視網得以以電視紀錄片節目和欄目的形態存在,美國公共電視(PBS)的Point of view, Frontline等欄目給了美國獨立紀錄片以生存空間。隨著美國有線電視興起,1985年探索頻道開播標誌著美國電視紀錄片進入商業有線頻道的整體運作階段。隨後的90年代,美國新紀錄運動興起,涌現了以邁克•摩爾、埃羅爾•莫裏斯為代表隊額一批優秀獨立紀錄片人。
2000年以來,美國紀錄片在電影和電視兩個領域在産業化進程中都取得了矚目成就,邁克•摩爾等獨立紀錄片人找到了商業化生存的道路,以美國探索頻道和國家地理頻道為代表的商業紀錄片頻道運作是産業化最為成熟的形態。美國紀錄電影成為電影産業中一支獨立産業類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投資主體從原來主要的政府和企業的文化資金贊助,擴展為大製片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各獨立製片公司、有線紀錄片頻道、各電影節,政府和企業的資金已經成為獨立紀錄片人申請渠道中的一支,還出現專門為獨立紀錄片人籌集拍攝資金的網絡仲介服務公司等等;發行從原來主要的影院和DVD發行,擴展為影院、DVD、網絡、手機和網絡下載、電視和網絡點播等多種發行方式。在這一産業浪潮中,高票房收入的邁克•摩爾紀錄電影表現突出,其影片熱點敏感的題材選擇、個人化表達方式和以邁克•摩爾自身為核心的品牌傳播都成為市場成功的重要原因,也表明了這一時期美國紀錄電影娛樂化和商業化的整體趨勢。
2008年,開播時僅有一個頻道的探索頻道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四個子公司的美國探索傳播公司——美國探索傳播網、探索國際傳播網、探索國際企業、探索主題活動。其中,僅探索美國傳播網就包括探索頻道、學習頻道、動物星球、旅遊頻道、健康頻道等十幾個頻道。目前,其主營業務包括探索頻道、學習頻道、動物星球在內的三大核心有線電視網絡,並兼營家庭娛樂、互動多媒體、電視製作、出版、廣告營銷以及國際節目銷售與發行等多項業務。探索頻道的節目內容涉及科學與科技、自然生態、旅遊探險、人文歷史等方面。將紀實類節目賦予娛樂性是美國探索頻道的一大突破、即“寓知識于娛樂,鼓勵家庭觀眾活到老學到老。”
有線付費電視在傳統電視網之外蓬勃發展,給紀錄片提供了重要的播出平臺,更能培養和留住紀錄片忠實用戶。從探索頻道和國家地理頻道的覆蓋面來看,它們具備了紀錄片傳播所需的巨大觀眾基數。
美國探索頻道的成功給紀錄片産業化開拓了一條頻道化經營的道路。2008年,美國探索傳媒集團在紐約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個上市的紀實傳媒集團。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電視行業,探索頻道能夠開拓一片天地,與其以探索頻道為核心的頻道品牌經營、與國內傳輸商和國際電視網的靈活合作、堅持節目的品質和權威、推行多平臺的內容營銷和探索品牌的多元經營等等方式是分不開的。美國探索頻道主要是通過收取用戶訂購費和廣告收入的方式獲得利潤。
美國國家地理是國家地理學會電視與電影部與新聞集團下屬福克斯電視網公司共同擁有的全紀錄片頻道,國家地理學會擁有33%的頻道股份,福克斯公司佔有67%。國家地理學會主要負責節目製作,而福克斯則在市場發行和廣告方面發揮自身的既有優勢。這種運營策略使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能夠在美國紀實類節目有線電視業中站穩腳跟。當時,探索頻道和歷史頻道佔據著美國大量市場份額,在這種媒介環境中,國家地理選擇與福克斯電視公司合作,發揮國家地理的獨特品牌優勢。2006年,國家地理高清頻道在美國開播,它是與國家地理節目同步播出一個高清平臺,覆蓋整個美國的電視觀眾。
此外,2002年以來,美國紀錄電影也在影院票房上獲得不俗的成績,如邁克•摩爾的《科林拜恩的保齡》2002年10月上映後在美國賺了2千萬美元,全球關注,獲得第75界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2004年《華氏911》全球票房高達2億3千萬美元,獲得當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2002年與《科林拜恩的保齡》競爭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拼詞遊戲》獲得6百萬美元票房,2003年埃羅爾•莫裏斯的《戰爭迷霧》票房4百萬美元。美國紀錄電影進入電影院成為一種常規模式,不少紀錄電影在票房上打敗劇情片。
美國的紀錄片電影節在推動紀錄片發展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現代電影節逐步從單純的藝術評估發展為兼具藝術與市場的活動,許多大型電影節都為獨立電影設立了專門的交易環節,促進了電影特別是獨立電影的良性發展。2004年,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第一次以一部紀錄片作為開幕影片。獨立紀錄片由於其低成本投資帶來的高投入産出比,獲得了許多獨立發行公司的青睞,其中最著名的獨立發行公司是現在穿梭于各電影節的思考電影(ThinkFilm)。
2009年,韓國紀錄電影《牛鈴之聲》成為電影票房的一批黑馬,這部以一對老夫婦和一隻老牛為主人公的電影所傳達的真實情感感動了無數觀眾。
紀錄片不僅是一種産業,更是一種文化。它展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形象,也傳承了一種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溝通不同文化的使者。各個國家都把紀錄片作為文化保護的內容,正表明紀錄片是國家利益的組成部分。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