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高峰副臺長髮表主題演講
11月2日,在第二屆中國澳門數碼電影節上,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就中國紀錄片發展的若干問題作了主題發言,提出中國紀錄片産業需要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高峰臺長首先提出了中國紀錄片如何才能社會化的問題,他在發言中提到:
2011年是中國紀錄片發展中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使紀錄片得到了空前的傳播。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個事實:紀錄片始終是小眾的精英文化,社會化並不等於低俗和媚俗,而是需要更大膽的運用先進的高科技,擁有更完美的視覺衝擊力去吸引觀眾,更好的滿足和服務於人民大眾。
從紀錄片的發展歷史來看,最早的紀錄片《收租院》在電視上並沒有被廣大觀眾接受,但當它被製作成了紀錄電影,開始在電影院放映的時候,受到了空前的關注,持續在電影院放映了七年。如今,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電視、電影紀錄片也受到了新媒體的衝擊,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在網絡上放映,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運用數字化拍攝,3D技術剪輯。紀錄片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是紀錄片社會化的一個有效途徑。
同時,高峰臺長還提出了紀錄片發展需要市場化,在尊重傳統技藝手段的基礎上使用新技術,同時利用好學院人才優勢,增加紀錄片的附加值,這樣才能促進紀錄片的良性發展。他介紹説,新聞電影製片廠正在策劃拍攝3D紀錄片《長城》,就是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結合世界上先進技術手段,為觀眾提供一場視覺盛宴。
最後,高臺長提出,中國紀錄片發展需要國際化。他説:漢語是一種高語境的語言,而英語是一種低語境的語言。所以中國大部分紀錄片都習慣使用大量概括性的語言來描述一個事物或者刻畫一個人物。而國外的紀錄片更注重通過真實的行為方式去捕捉人物或者重述歷史。以紀錄電影《南京》為例,導演安排一些專業的演員來閱讀或者背誦當事人的回憶錄,用這種語言方式來重塑這一歷史事件中的人物。這種既不失真實性,又有故事性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東方紀錄片學習的地方。中國紀錄片應學會擺脫傳統紀錄片用冗長的數據或者蒼白的專家發言來講述歷史,面對生活真實的講故事,這種表達方式才能促進中國紀錄片未來的發展。同時中國的紀錄片導演,特別是年輕的紀錄片導演,應該學會抓住機遇,多方面的與國際的紀錄片機構合作,才能贏得更大的紀錄片市場。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