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長達12集的中國首部大型氣候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自19日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開播以來,憑藉創新的人文視角、故事化情節、新穎的觀點及多種表現手法獲得觀眾認可。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環球同此涼熱》體現了全球視野,走訪了十幾個國家,採訪了數百位環保領域的科學家,政府要員以及各種專業人士,使它更具世界范和全球范,它表明中國的電視人能站在全球視野上考慮問題,觀察問題,記錄世界的改變,表達我們的思考,讓人深刻感覺到中國在發展,中國的電視媒體業在發生重大的變化。

    目前,《環球同此涼熱》的播出過半,用戶關注度和收視率不斷攀升。某網站的視頻點擊瀏覽總量已超過200萬次,單日最高點擊瀏覽量逾60萬次,一舉成為中國紀錄片中的“領軍人物”,大放異彩。

    網友milkcow畢哲在微博裏推薦此片:“希望大家在關注名利、人生、愛情同時,也關注一下我們的地球,抽空看看《環球同此涼熱》。”網友lobben對該片此時播出給予肯定:“時值瑪雅預言之際播出,帶給人們更多有關環境與發展的思考。表揚一下央視紀錄片頻道!”

    “很好看、很‘另類’的紀錄片”

    作為一部以氣候為主題的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吸引觀眾的一大看點就是新。在《環球同此涼熱》已播出的前8集中,除了歷史事實講述、實地考察採訪和科研成果披露之外,編導還綜合應用了手繪兩維動畫、三維動畫、情景搬演、實景合成、角色旁白、紀實跟拍、政論評述等多種手法,把數千載的人類文明史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特定歷史時期和自然背景下的一個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命運和經歷展示出來,無論從視覺呈現、故事講述、到解説配樂都讓觀眾眼前一亮。觀眾點評,這是一部“很好看、有點‘另類’的紀錄片”。

    “自然史、生態史的角度來講述文明史”、”穿梭一萬年的回憶”……大跨度時空、視角轉換的創作手法,使得觀眾在觀看每一集紀錄片時,仿佛穿越時空,感受著片中人物在各種不同歷史、不同氣候條件和不同文明階段跌宕起伏的命運——於是,觀眾認識並記住了“出生於18世紀英國的詹姆斯”、“19世紀中國的留美少年”、“20世紀戰後美國的邁克”以及“生活于一萬多年前的部落男孩“棄”、“公元4世紀西域的廣仲大將軍”和“生活在13世紀蒙古草原的勃日特”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

    《亂彈水滸》的作者、作家“填下烏賊”在看過第7集《大草原 長城墻 上帝之鞭》後點評,“兩個觀點新穎:一、400ML年降雨量分隔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二、故事以蒙古南征老軍的口吻描述,少見。”、“感謝優秀的紀錄片,目前為止,只有《大秦嶺》《故宮》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這一部也能進入我的收藏。”

    網友“換個靈魂繼續走”在微博裏寫到:“今天講的是樓蘭。。。這種一半旁白敘述,一半故事的方式有點兒煽情,吃不消啊~不過確實做得不錯~紀錄頻道是越做越好了!”

    對此,總導演祁少華表示,《環球同此涼熱》創造了紀錄片的一種敘事模式,講述了不同時代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在面對歷史車輪的推動和碾壓下所做出適應時代的生存抉擇。

    “我希望全片突出一種人文視角和關懷。通過適當藝術手段來營造出真實的氛圍,準確向觀眾傳達片子的主題思考,並且能被觀眾所感悟和認同。對於這部紀錄片而言,就是成功。”

    影視專家尹鴻説,“和《舌尖上的中國》比,如果舌尖上的中國可能更有中國的本土味,但這個作品可能更有世界范,或者更有全球范,它更多的表明中國的媒體人可以站在全球的視野上來考慮問題,來觀察問題,來記錄世界發生的改變和表達我們的思考。”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