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一説1940年12月5日),八路軍在華北進行了一次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給研究者留下了不少難以解開的謎。

  謎之一:八路軍為什麼會進行大兵團作戰

  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一直以小規模的遊擊戰著稱。為什麼到1940年八路軍會發動大兵團作戰的百團大戰呢?

  首先,是為了遏制險惡的妥協投降與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於將侵華戰爭告一階段,以集結更多的兵力南下,奪取英法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地。為此,日軍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汪精衛政權。一方面扶植汪精衛偽政權,加緊與蔣介石政權“和談”;另一方面在桂南、粵北、河套、鄂北、鄂西發動新的攻勢,對重慶進行持續半年多的大轟炸,並揚言要攻打重慶、昆明、西安……

  中共極其擔憂蔣、汪“統一投降、統一反共(毛澤東1940年7月6日語)”、“中日聯合‘剿共’(毛澤東1940年11月9日語)”,希望通過八路軍的英勇抗戰事跡激勵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

  其次,是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

  至1940年夏,日軍在華北地區建立了3000余個據點、1萬多個碉堡、5000余公里鐵路、3萬餘公里公路。這種嚴密而便捷的軍事網絡,使兵力有限的日軍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因此,劉伯承把日軍的上述部署稱之為“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由於日軍的據點相互呼應,要打破這種“囚籠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區發起攻擊,而必須在比較廣闊的地區同時發起攻擊。

  再次,八路軍的隊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940年6月7日,八路軍總部公開宣佈:抗戰以來,八路軍正規部隊已由3年前的4萬多人發展到50萬人,創造了包括將近1億人口的解放區和遊擊區。八路軍總部還于1940年7月7日公佈:3年來八路軍收復縣城150座,斃、傷、俘敵偽40萬人。抗擊的日軍達40萬,佔侵華日軍總人數的58%,並抗擊了全部偽軍。

  八路軍的實力還在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中得到了體現。1939年冬季和1940年春,八路軍對頑固派的進攻進行了自衛反擊,閻錫山的晉軍因此而遭受重創,朱懷冰的第九十七軍基本被殲滅,石友三的第六十九軍大部被殲。彭德懷認為,“在打了反磨擦戰役之後,必須打反日的百團大戰,表示我們是為了抗日才反磨擦的。這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勢力。”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及民兵正在破壞鐵路

  謎之二:為什麼沒有中央軍委的批示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簽署的破擊正太鐵路的《戰役預備命令》下發給聶榮臻、賀龍、關向應、劉伯承、鄧小平,並報中央軍委。

  那麼,為什麼又未見中央軍委的批示呢?

  毛澤東在1938年5月撰寫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寫道:“……干涉到下級的具體事項,例如戰役戰鬥的具體部署等等,同樣是有害的。因為這些具體事項,必須按照隨時變化隨地不同的具體情況去做,而這些具體情況,是離得很遠的上級機關無從知道的。這就是戰役和戰鬥的分散指揮原則。”

  具體到百團大戰,聶榮臻説:“破襲正太路,或者破襲平漢路,這是遊擊戰爭中經常搞的事情。可以説,這是我們的一種日常工作,不涉及什麼戰略問題。這樣的作戰計劃,軍委是不會反對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朱、彭、左7月22日下達的《戰役預備命令》已經是“命令”,表明當時並沒有必須經過中央軍委批准後才能組織這種戰役的程序。

  必須指出的還有,百團大戰在當時是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正式肯定的。

  中共中央書記處曾于1940年9月10日發佈《中央關於擊敵和友的軍事行動總方針的指示》,要求華北“應擴大百團戰役行動”,山東和華中地區“應倣照華北百團大戰先例”,“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

  1940年9月18日和9月20日,延安各界連續舉行兩次大規模的群眾集會,隆重慶祝百團大戰的勝利。中央軍委副主席王稼祥在9月18日的集會上發表了《慶祝百團大戰的勝利》的講話。毛澤東出席了9月20日的集會。

  1940年12月22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從延安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蔣介石正發動反共高潮,我們尚須利用百團大戰的聲勢去反對他。”

 

謎之三:為什麼正太戰役會擴大成為百團大戰

  從7月22日發佈預備命令到最後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首次對戰情進行綜合整理時,彭德懷、左權才意外地發現共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於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光輝的名詞——“百團大戰”。

  為什麼正太戰役會擴大成為百團大戰?

  首先,是因為根據地軍民的抗日熱情。

  根據“戰役和戰鬥的分散指揮原則”,不但八路軍總部只部署了20來個團參戰,各集團同樣也只具體部署了部分部隊參戰。因此,“百團大戰”實際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級機構發動的,而是華北八路軍全體將士積極主動參戰的結果。

  百團大戰還有人數與八路軍正規部隊相當或更多的遊擊隊和民兵參加,並有至少20萬民眾參加,這更是根據地軍民積極參戰的結果。山西陽泉的老民兵王德順説:“我們實在是受夠了漢奸和小日本的氣了!聽説正規部隊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著部隊跑。”

  這樣的百團大戰,實際上較之八路軍總部或其他統帥部正式部署的百團大戰更為寶貴,更為偉大,是最值得中華民族弘揚的民族精神。

  其次,是由破襲正太鐵路的目標所決定的。

  正太鐵路,以河北石家莊為起點,山西太原為終點,連接平漢、同蒲二路,全長243公里,其中在山西境內170.7公里。百團大戰爆發時,沿線駐有以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司令部駐陽泉)為主的日軍共3600余人。但在百團大戰爆發當晚,正好有1200名退伍日軍在回國途中到達正太路,其中,400人進入陽泉,800人進入娘子關。

  顯而易見,要對正太路進行比較大的破壞,就必須割斷正太路日軍與其他地區日軍的聯絡。因此,105個團參戰雖出乎意料,但參戰部隊數倍于主戰場上的20來個團是可以肯定的。

  再次,大破襲帶來大戰機,促進了更多的部隊參戰。

  8月20日22時,八路軍在以正太路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時發起攻擊,戰區內日軍一片混亂,很多日軍長期高枕無憂的目標成為八路軍的攻擊對象。

  號稱“天下第九關”的三晉門戶娘子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曾經為日軍師團司令部駐地。由於長期未受攻擊,1940年,這裡只駐有一個中隊級的守備隊。在百團大戰中,娘子關成為八路軍首輪攻擊的主要目標。8月21日中午,八路軍將士驕傲地把中國國旗插到了娘子關上。這一圖片與消息在各報刊出,全國軍民大受鼓舞。

  正太路日軍指揮中心陽泉也受到干擾性的襲擊,八路軍襲擊部隊佔據距日軍旅團司令部僅300米遠的廟高地,而且據守達四日之久。遺憾的是,裝備太差的八路軍只能用步槍向陽泉城射擊,對城內日軍形不成真正的威脅。

  在正太路外圍,由於平漢路、同蒲路及鐵路沿線主要公路也同時受到攻擊,在8月28日前,日軍一直沒能派出部隊前來增援正太路。

  在這種背景下,戰區內那些小據點、鐵路、公路、橋梁、電線桿,絕大多數成為八路軍、遊擊隊和群眾進行破襲的對象,參戰部隊因此也就越來越多。

視頻集>>

熱詞: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

channelId 1 1 百團大戰之謎:歷史上為什麼引起那麼多的批評 1 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一直以小規模的遊擊戰著稱。為什麼到1940年八路軍會發動大兵團作戰的百團大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