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張炘煬。(央視截圖)

一家三口。(央視截圖)

  十六歲的孩子大多還在讀高二,張炘煬已經是北航的博士,從他十歲讀大學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跡、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問、憂慮和困惑。

  讓我們走近看看這個孩子的成長。

  記者:你有一次在課堂上直接問老師:“我是不是班上最牛的”?

  張炘煬:有這麼一回事兒。當時屬於一種志得意滿,夜郎自大。從張老師那裏看看自己真實水平是什麼樣的。

  記者:老師怎麼説?

  張炘煬:老師説,你還早著呢。

  張炘煬:父母強加夢想于我身

  16歲的張炘煬身高1.78米,在北航校園中並不顯得突兀。讀博士期間他選擇了“基礎數學”作為研究方向,是其導師今年招的唯一的博士生,導師認為張炘煬在數學方面很有天分。

  記者:那你怎麼不像別的人那樣記筆記呢?

  張炘煬:記筆記還不如記腦記?

  記者:很多人都覺得非常多和龐雜的公式和定理,這個放腦子能記得住嗎?

  張炘煬:當然能記得住。

  記者:那為什麼大家還都在記筆記?

  張炘煬:也許是他們喜歡練字,也許是他們不喜歡動腦。

  張炘煬:我就是要當王者,要不然的話,你就沒有地位可以講。

  記者:你這個天大的夢想,假如你做不到呢?

  張炘煬:假如我做不到,那我就是相信我父親一定會非常失望。

  記者:我為什麼覺得你的這種笑當中好像有一種説好吧,那是他的事兒。

  張炘煬:你説的有一定道理。

  記者:你指什麼呢?

  張炘煬:(他)首先創造出一個我不知道是不是不切實際的夢想,然後強加到我頭上。

  母親:當時就是為了孩子

  (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張炘煬的父親出生在農村,是1978年的大學生。1990年,曾經以優異成績考上人大商學院第一屆MBA班,但因為拿不出1.5萬元的學費只能放棄。用他自己的話説,工作以後的經歷並不輝煌,做過企業車間副主任、街道辦事處幹部,他認為應試教育是一個現實,只能面對現實,讓孩子儘快實現成功目標。走到今天,張炘煬説他理解他爸,但他也用 “急功近利”來形容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張父:我做不了大事,唯一的就只能幫幫孩子。把下一代培養好了,讓他翅膀硬一點。

  記者:你們倆是為了什麼?

  張炘煬媽媽:當時就是為了孩子。那時候就想,然後也相互埋怨一些,比如説就是以孩子為中心了,咱們都失去自我了。他爸不這麼覺得,他爸覺得這是樂趣。

  “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

  記者:成就好一些是個什麼標準?

  張炘煬:北京戶口,買房,找著好工作。

  記者:難道你覺得就是説你沒有在北京有個正式的工作、戶口、房子,那就沒有權利去談愛情嗎?

  張炘煬:至少我覺得是這樣的。

  張炘煬:我博士出來,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有用嗎?博士後畢業有用嗎?

  張父:他就過早地接觸了這個東西。沒有錢生活不下去,再有學問再有本事也沒用。

  (於是,張炘煬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

  記者:但你知道大家聽起來,覺得你用這個方式是在逼你父母。

  張炘煬:應該説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們為了他們不曾實現的一個夢想,來自己逼自己。

  記者:難道你始終認為你這16年走過的道路只是你父母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走的嗎?

  張炘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強加的,反正我的夢想也基本上繼承了我父母的夢想。

  記者:所以你下意識當中是不是有一種感覺,我不需要為我的生活負責任,是你們要為我負責任。

  張炘煬:本來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你們。你們應該為此努力。

  不給他在京買房就不參加碩士答辯

  在讀碩士期間,13歲的張炘煬開始沉迷電腦,父子間的矛盾由此醞釀。

  張父:你説你成天玩,玩那個電腦,你能玩出啥來吧?

  張炘煬:玩成專家。(張父聽完扭過頭去。)

  (他們之間因此出現了劇烈的衝突,父親在當天深夜氣得從北京工業大學步行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張炘煬媽媽:連一瓶水都沒有,就沿著路,走回廊坊。

  第二天早晨7點多到家的時候他實在不行了,走不動了,到家就蹲地下了。

  張炘煬:他本來是在懲罰我,其實是在懲罰他自己。

  記者:這對他是雙重的痛苦,你知道嗎?

  張炘煬:他的培養方式就註定了這個轉型期比其他的那些正常的孩子來得更痛苦一些。

  記者:因為他認為一旦出現這個,你就毀了。

  張炘煬:因為人都要斷奶的。他想使我一輩子斷奶不了,做不到。

  記者:他認為,他給你培養出你好的習慣之後,再松手你就沒事了。

  張炘煬:再松手的話只不過是把這個轉型期推遲了幾年,而且推遲幾年之後的後果將會更加恐怖,會有一種反彈。

  記者:對什麼的反彈?

  張炘煬:學習壓力。

  (張炘煬説,因為長期迷戀電子産品,加上之前學習進程過快,基礎不牢,無法正常完成碩士課程,出現了挂科,最後面臨交不出論文畢不了業的後果,甚至想過自殺。)

  張炘煬:學習的困境,然後那個家長的責罵。當時也是不想給社會增添負擔。

  (因為恐懼失敗,張炘煬開始廢寢忘食地補習,嘴裏起滿了泡,體重急劇下降,最終完成了碩士論文。 但他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給他在北京買房,他就不參加碩士論文答辯,也不考博士。在答辯的最後一天,父母為了勸哄張炘煬繼續把學業進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個房子,騙兒子是買的。)

  最佩服自己的張炘煬

  2006年,年僅10歲的張炘煬參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國最小大學生”的紀錄無人打破。2008年他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今年9月成為全國最小的博士生。

  兩歲半時,就在3個月內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他4歲讀小學一年級,6歲升入五年級;9歲直接上高三。

  10歲的時候,張炘煬説“我最佩服的人是張炘煬,因為我覺得張炘煬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他的父親張會祥是遼寧盤錦市的一名公務員,他36歲才做父親,給兒子取了“炘煬”這個火旺的名字,希望他走出自己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央視)

視頻集>>

熱詞: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

channelId 1 1 16歲博士逼父母在京買房 父親生氣步行50公里 1 十六歲的孩子大多還在讀高二,張炘煬已經是北航的博士,從他十歲讀大學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跡、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問、憂慮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