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在第五屆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馮國文、霍鳳蘭執導的《敬老院》獲長片家庭兒童類特別獎
據新華社電訊,日前中國兩部紀錄片在第五屆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分獲中片金獎和長片家庭兒童類特別獎。其中獲長片家庭兒童類特別獎的是《敬老院》。該片的兩名執導之一馮國文原是我報編輯。近日我們與他取得了聯絡。
對於這次在國際上獲獎,馮國文顯得很高興。
他説,參與國際電影節給中國導演一個走向國際舞臺的機會,用影片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他表示,作為一個電影從業人員,有責任用鏡頭去記錄社會的變遷。
能拿到國際大獎無論如何都是件令人高興的事。這些年在紀錄片領域不輟耕耘,拿過不少國內、國際獎項的馮國文説,能到國外獲獎對自己來説是更大的激勵。
六個老人的原生態故事
紀錄片《敬老院》講述的是6位先後進入敬老院的老人最後的晚年生活。他們的身世,他們的窘況,他們的日常生活,與他人的磨擦、對親情的期盼以及令人吃驚的黃昏之戀。
在敬老院60多位老人中,那奶奶年齡最大,90歲;她是北京人,裹足,小腳,8歲當童養媳。
倪奶奶是上海人,放足,大腳,11歲當童工。
倪奶奶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家人開著汽車送到敬老院的。天長日久,積聚了太多對親人的企盼,情感世界越來越脆弱。
戴奶奶是後來的。因為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被養女送到了敬老院,夜裏自己不能解手,喊護工,喊不來,只好尿床,所以常聽到她在哭。
熱心的劉爺爺開始幫助戴奶奶,齊奶奶看出了端倪,當紅娘為她們牽線。
而此時的齊奶奶來敬老院也不過兩個多月,已與86歲的董爺爺同居了十幾天。
她們的黃昏之戀大膽得令人吃驚,竟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相依相偎,有如孩子般的清純和赤裸。他們戀愛的速度,又是快得驚人。
更令人吃驚的是:矛盾裂痕眨眼之間也接踵而至,僅僅半年,齊奶奶就在愛情的傷痛中病逝了。黃昏下敬老院裏的愛情,似乎每個階段都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相識、相戀、結合、破裂、逝世。
戴奶奶與劉爺爺的黃昏之戀,更為短暫,剛開始就結束了。
如風飄來,如風散去。
這就是四年時間裏敬老院一部分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該片截取的時間段為2005年到2008年。6位老人,片子拍到結束時,只剩了三位。
為老齡化時代留下一部原始的影像文獻
為什麼要選取這麼一個老人題材?對此,馮國文説,十多年前,在哈爾濱工作時,單位倡導“獻愛心,做好事”,我們第一次走進了敬老院,老人行動的艱難,眼神的無助,人生晚景的淒涼,深深地刻在了記憶的深處。
時光流轉,十幾年過去了,長輩們,特別是自己的親友,一個個相繼過世,在參加葬禮回來的路上,促發了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還因為關注。近年來,一組積累而來的數字令人震驚: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05年全國老齡化人口1.45億,四個老人,二個青年,一個孩子構成的“四二一”家庭已大量出現,此時全國老齡化人口占人口總數11%;還有中國老齡化高峰將於2030年左右到來,並將持續20年;屆時,這些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就是這個高峰期的人口主體,到本世紀中葉,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那時候全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超過1億。
因為觸動而關注,因為關注而思索,因為思索而創作。拍攝一部老年人題材紀錄片的念頭就這樣明晰起來。
當然,四年的時間泡在敬老院裏,關注他們的命運,捕捉他們的生活細節,期間與執著相伴的是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吧!馮國文説,能為中國老齡化時代留下一部原始的影像文獻,辛苦也是值得的。
生命如燭,一爆也絢爛
這部紀錄片能夠獲獎,也許很多人會説原因在於真實。它原生態地記錄了從2005年到2008年間6位老人在敬老院裏的人生最後的生活。但我想恐怕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它的直面人生。“真實”,是原生態的反映。 “直面”,則揭示了真實背後的深刻。中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政府和社會各界針對這一問題早已開始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對於個體的心理層面和人生境遇的把握還需個人具體的應對。6位普通老人生命盡頭的最後一段旋舞,之所以打動我們這些觀者,是因為由他們我們看到了他們背後的“我們”。作為普通人,老人們的悲、喜、怨、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都會遇到。人生就像一面鏡子,通過他們,也照到了我們。將來我們步入老年的時候,面臨的問題會很多。所以當我們也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之時,將以怎樣的心態面對?這部片子似乎給我們提出了問題。提前做好心理預防,也許對我們是較好的選擇。
生命如燭,雖然點燃就意味開始了走向熄滅的旅程,但無論是悲是喜是哀是怨痛,也要燃得盡情、燃得盡滋盡味。從6位老人那裏我看到了生命的抗爭,無論是他們的眼淚、他們的期盼,還是他們的終結之戀,都是對生命不甘的抗爭。這是一種怎樣的抗爭啊。相信,哪怕只是爆出瞬間的光彩,也必將是生命中最眩目的焰火。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