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廣東中山。眾多來自農村的年輕工人們在趕制下一年的訂單。他們日夜加班,像機器一樣重復著單調的動作一一手中的活計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為最大可能地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即意味著他們在月底能拿到最多可能的薪水;而事實上,即便這“最多”也仍舊少得可憐。無數把各種顏色樣式的雨傘在他們手中成型、誕生,而每一把傘能為其它人賺多少錢,卻是他們不知道的。
浙江義烏。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這裡有機會成為了“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接靠的最前沿。為了經濟開發,農民們的土地被徵用了,一些幸運者得到了可觀的賠償。其中一些在新建起來的、號稱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小商品市場裏做著批發雨傘的生意,常常是日進鬥金。他們的生活幾乎徹底改變了,“農民” 似乎已經和他們的身份沒有任何關係了。
上海。教育改革中的大學産業化了。更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入讀大學,同時也有更多的農村家庭因為子女的學費困窘不已。而更為嚴酷的考驗則等待在畢業的時候一一找不到工作通常即意味著要回到農村,意味著所有的前功盡棄。
某省解放軍駐地。很多農村出身的孩子來到部隊。家庭不用再為他們支付任何費用,相反,他們還可以得到士兵津貼。比起城裏的孩子,來自農村的士兵更能承受艱苦的訓練。進入部隊往往只是目標的一部分,改變命運才是更迫切的願望。
河南洛陽某鄉。這裡已不見年輕人的蹤影,駐守在家的是“六一三八九九部隊”。適逢收割時節,卻遇到了嚴重的乾旱,早熟的麥子戳在地裏沒有一點生機。執著的只有收割機的轟鳴聲,它在提示著人們,這是收穫的日子,租賃收割機的費用應該已經準備好了……。從城裏趕回來幫忙的年輕人已經又匆匆地離去了,留下老人對著鏡頭在獨自傾訴。
農,是中國賴以生存的根基。如今,從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民們,已經像傘一樣被撐開,覆蓋在中國所有經濟最活躍的脈搏上。
導演介紹
杜海濱 陜西人,現居北京。2000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一直從事獨立影像創作。作品: 1999年,紀錄片《竇豆》,45分鐘。
2001年,紀錄片《鐵路沿線》,120分鐘。
榮獲:中國首屆獨立映像展最佳紀錄片, 2001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特別獎, 2001
2002年,紀錄片《高樓下面》,100分鐘。
2003年,劇情短片《北京紀事》,40分鐘。
2005年,紀錄片《人面桃花》98分鐘《電影\童年》86分鐘。
榮獲:釜山電影節上獲得了“亞洲最佳紀錄片項目”獎,2005
2006年,紀錄片《石山》123分鐘。
2007年,紀錄片《傘……》,93分鐘。
榮獲:第三十屆法國真實電影節 評審團特別關注獎
入圍: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地平線單元 (2007)
第4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非競賽單元 (2007)
第5屆裏斯本紀錄片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2007)
第5屆哥本哈根紀錄片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2007)
第20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 非競賽最好的紀錄片單元 (2007)
第51屆舊金山電影節 競賽單元 (2008)
希臘Rodos 國際電影節,長篇競賽單元 (2008)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