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於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令世人矚目,但與此同時,也付出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的沉重代價,而環境的破壞又反過來限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大量消耗、生態破壞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要得到持續發展,必須 減輕資源過度開發引起的環境惡化,正如達沃斯創始人施瓦布所説:我們應該努力確保我們的行為對環境和社會發展都是可持續的,也就是全世界各國都應該更多運用環保技術、社會發展要更具包容性。只有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這樣的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

面對頻頻爆發的環境事件 政府應負起責任
政府重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部署加強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
      必須把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必須把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溫家寶強調,必須把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損害公眾健康、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加強環境保護,落實節能減排各項任務,當前要做好以下重點工作:(一)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凡依法應當進行環評的建設規劃和項目,都要嚴格履行環評程序。環評過程要公開透明,充分徵求專家和社會公眾意見。對環評文件未經審批即擅自開工、建設過程中擅自作出重大變動等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門、責任企業及有關人員的責任。(二)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對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集中治理。堅決禁止在重點防控區域新建、改建、擴建加重污染的項目。妥善處理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和突發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三)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對化學品項目佈局進行梳理評估,對化學品生産經營企業進行環境隱患排查,對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業進行集中綜合整治,落實環境監管責任和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化學品生産的環境準入門檻。(四)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落實“以獎促治”政策,集中整治存在突出環境問題的村莊和集鎮,重點治理農村土壤和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推動環保基礎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引導和幫助農民科學處理垃圾和污水,科學使用農藥、化肥和農膜,切實減少面源污染。嚴格農村工礦企業環境監管,堅決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五)加快建設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切實防範環境風險。(六)完善環境法律政策體系。針對近期各種環境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抓緊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為環境保護提供更加完備、有效的法制保障。進一步完善環境政策,健全環境執法協調機制,提高監管效率。

企業轉型 浙江鉛蓄電池行業斷腕求新生
      企業如何提升? 設限、提標,多環節規範發展<br>

      企業如何提升? 設限、提標,多環節規範發展

      作為佔據鉛使用總量82%的鉛蓄電池行業首當其衝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今年3月份,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國務院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2011年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對鉛蓄電池行業企業進行徹底排查,全面整治環境違法問題;5月18日環保部頒發了《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稱將用最嚴厲的手段來全面整治鉛蓄電池行業、鉛再生行業,努力遏制鉛污染事故多發的態勢。

      整治之下,鉛蓄電池行業全盤震蕩。環保部公佈的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産、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被取締關閉583家、停産整治405家、停産610家;僅有252家企業在生産,80家在建。目前,各地已公佈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加工、組裝和回收)名單、地址以及産能、污染排放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台州路橋和湖州德清相繼發生血鉛污染事件;5月,環境保護部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浙江省環保廳、經信委和衛生廳聯合出臺《浙江省鉛酸蓄電池行業污染綜合整治驗收規程》和《浙江省鉛酸蓄電池行業污染綜合整治驗收標準》,規定凡在環評審批、生産規模、衛生防護距離、職業衛生、質量管理驗收等方面未達標者都要出局。

      如今鉛蓄電池企業要在長興生存,除必須達到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外,污染處理要從一道工序增至三道,廢氣採用二級高效除塵設備,廢水採用自動控制設施,稱片、包片、焊接等實行自動化生産工藝,生産車間按微負壓設計和運行,換風氣體須過濾凈化後返回車間。長興縣天能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已陸續投入1.5億元開展裝備更新、技術改造等環保方面的升級。創辦10年的志超電源等一批企業最晚將於明年初遷至專業工業園區。對此,湖州市市長馬以説:“這些企業(目前)只是休克,並不等同於死亡,它們要經歷的將是鳳凰涅槃。”

         十二五規劃全面推進中國綠色經濟: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發展綠色經濟,對中國,對全世界來説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在這場面向未來的綠色經濟競爭中,中國必須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