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江國成、安蓓、張樂)14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是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公佈的首部有關健康服務業的文件。這部文件有哪些具體的惠民便民舉措?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相關部門、專家和業界人士。
更多的呵護:從偏重醫療到全生命週期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
《指導意見》提出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等目標任務。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説,這份文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制度設計上,將現行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醫藥衛生制度基礎上前移和後延,即更加強調強身健體和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加強健康管理和護理,重視生命全週期的健康管理。
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會長、慈銘健康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博士認為,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的存在亞健康問題。疾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就能節約治療成本,延長壽命。但目前許多家庭卻把80%-90%的錢用在臨終前的治療上,效果並不好。
她説,《指導意見》提出發展健康體檢、諮詢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只要通過及時健康檢查,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些40歲-50歲就因病去世的人許多是完全可以長壽的。95%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可以治愈的。外國專家認為,健康體檢能讓一個國家國民的壽命延長20年。
非禁即入:壯大健康服務業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指導意見》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放寬對營利性醫院的數量、規模、佈局以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限制。
這些“非禁即入”新舉措讓韓小紅“很激動”。她認為這是重大利好,讓她看到了希望,甚至讓她改變了因遭遇“玻璃門”、“彈簧門”後打算退出的念頭。
孔醫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孔令謙認為,政府放寬社會辦醫對民辦醫療機構的發展“肯定是一大利好消息”。引入競爭機制,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民營醫院之間形成競爭,注重人才培養,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加強政府監督,能為老百姓放心就醫提供安心保障,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就醫選擇。
發展專業護理服務: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對於《指導意見》提出推動發展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的要求,湘雅博愛康復醫院院長周江林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和生命質量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凸顯,康復、護理服務已成為人民群眾的剛性需求。
“在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即將突破2億人的大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康復與護理服務産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將快速提升,城鄉居民將有望實現在就近便利的前提下,得到個性化與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服務,改善健康和生活質量。”他説。
他認為,適應不同人群需要的護理服務可大大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解放大批中青年勞動力,讓家庭成員回到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是解放生産力的有效途徑。
建立社區“托老所”: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全托”
《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全托”等服務。這讓長期關注養老問題的某新聞媒體記者十分興奮:“我是一個獨生女。我爸媽將來老了,我工作沒時間照顧他們,但讓我送他們進養老院,感情上過不去。現在好了,將來有社區‘托老所’,我可以上班前把他們送進去,晚上再接回來。”
劉國恩説,養老服務不完善容易導致老年人疾病頻發,增加住院需求。這使本已緊張的大醫院床位資源更加稀缺,這讓那些急需住院治療的病人因為床位緊張得不到及時治療。良好的養老服務可減少大醫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