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李麗輝:社會辦養老亟需政府幫助

發佈時間: 2013年09月23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養老院一“床”難求,千余床位萬人排隊,進養老院比孩子上幼兒園還難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近日公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什麼時候進我們小區呀?能在家門口養老,那可真解決大問題了。” 消息一齣,很多老人充滿期待。 

  家住北京亞運村慧忠北裏的段大爺今年78歲,身體還算硬朗。天氣好的時候,他都要跟老伴下樓,到小區裏遛彎散步,跟小區的老人們一起聊聊天。

  “3年前,我們就在兩家公辦養老院遞交了申請,可到現在還沒有入住的音信。”段大爺的倆孩子都在國外定居,幾年前他們就在為養老做打算了,跑了十幾家養老院,還是覺得公辦養老院的收費低、條件好。

  “但是,想進公辦養老院的人太多!我們遞申請時,前面已經有好幾千人在排隊了,可養老院每年新接納的老人還不到100位。”段大爺説,北京有的“明星”養老院,排隊等候的老人多達上萬人。按照這樣一個速度,10年以後也輪不到段大爺,他們真的等不起也等不了。

  就是條件稍好的民辦養老院,老人們想要住進去也不容易。北京一家文化單位的退休幹部劉先生説,2007年他的一位老同事賣了房子,跟老伴一起住進京郊的一處養老院。雖然收費貴點,但養老院的院子挺大,綠化環境也不錯,夫婦倆還可以住單間。前些日子他去看望老同事,發現這家養老院也早住滿了。“現在只能預約,要住進去怎麼也得三五年之後。唉,現在老人進養老院比孩子進幼兒園還難。”劉先生感慨。

  多年來,養老院一“床”難求現象在全國相當普遍,大城市尤為突出。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已建成的各類老年服務機構為4.4萬個,擁有床位410多萬張,而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現有養老機構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需求。

  “更為嚴峻的是,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養老機構的建設趕不上老年人的增長速度,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

  提供養老服務以社會力量為主,政府購買服務“托底”並加強監管,可助更多老人安享居家養老

  “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單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進來。”白景明認為,政府的職責是要發揮好“托底”作用,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在養老服務的提供上,社會力量應當是“主力軍”,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為老年人養老提供基本服務。

  日前,“合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在網上公開招標,有意向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通過公平競爭成為服務實施單位。項目共有六大類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緊急救助等。項目要求,服務實施單位要上門提供住餐服務;提醒和監督老年人按時服藥,或陪同就醫;安裝維修傢具家電;為老人讀報、談心等。項目實施後,合肥市區70周歲以上低保老人、無子女老人,以及9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月可享受價值6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所需資金由市、區財政按1:1比例分擔。

  從2003年起,南京市鼓樓區在全國率先創建“居家養老服務網”,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社會養老機構合作,免費為孤寡、獨居老人和困難老人家庭提供照應起居、買菜做飯、清洗衣被、打掃居室、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服務。10年來,僅社會化養老服務一項,鼓樓區財政投入已達7500萬元。

  “政府購買服務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特別是養老服務市場這麼大,涉及産業多,老人需求又不一樣,必須靠社會的力量、市場的方式來解決,政府不可能‘包辦’。”白景明認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在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政府職能也在發生改變,從養老服務的直接供應方轉變為服務購買方和監管方,更有利於規範養老産業的發展,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在採訪中,一些老人對記者表示,上了年紀但生活還能自理的老年人是大多數,如果社區能夠提供養老服務,比如管老人一日三餐的“小飯桌”,簡單的醫療診治、護理等,這些人就沒有必要離開家,到養老院去養老。

  “有句老話兒叫‘窮家難捨,故土難離’。在家門口養老生活環境熟悉,有老街坊、老鄰居在一起,不光是精神愉快放鬆,經濟開支也要比住養老院節省很多。”河北省某高校退休教師章阿姨説。

  社會力量辦養老,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破解融資、用地、運營、用人等難題

  “老年人經濟能力有限,而養老服務業前期投入多、利潤空間有限,民間資本參與意願不高,是導致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社會辦養老,需要政府幫一把。”白景明説。

  對於社會力量辦養老,以往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尚顯不足,融資難、用地難、運營難、用人難等許多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這些機構。比如,民辦養老機構以市場價格拿地,房租成本過高,有的甚至要靠民間借貸維持運轉,經營成本高、負擔相當沉重。

  國務院此次出臺的《意見》,對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市場,在土地、稅收、補貼等關鍵政策上均有突破。政府可根據養老服務的實際需要,推進民辦公助,選擇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

  對於養老服務用地,《意見》明確要求,各地政府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就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分級分區規劃養老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民小區,要陸續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開闢養老服務設施,不得挪作它用。

  白景明指出:“我國基本公務服務正在進入‘擴圍提標’階段,政府大包大攬的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不但可以滿足人們對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還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拉動消費、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

  國外政府如何“購買”養老服務

  美國

  老年人一般選擇到老人公寓、老人院和老人護理院等機構養老。其中,老人公寓是由政府或社區出資為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的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費老人住所。而老人院、老人護理院是私人開辦的機構,肩負康復訓練等醫療職能,政府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向私營機構“購買服務”來發展老人服務業,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會向入住私人機構的老人提供費用資助,加上保障基金、商業保險補貼、政府養老金等,真正由個人支付的只佔原費用很小一部分。

  英國

  養老機構包括老人日間護理服務中心、養老院、老人福利院、老人護理院等。政府對處於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或無收入家庭成員給予養老補助,併為無人照顧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了收費較低的老人公寓,而孤寡、殘疾老人可在社區內養老服務機構免費接受專業工作人員的照顧。  

  日本

  對於居家養老有困難的老年人,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積極建設各種不同類型的老年住宅,如養老院、護理院、福利中心、康復訓練所等。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委託和招標的形式,將80%左右福利設施交由民間社會福利法人具體經營和管理,土地由當地免費提供,國家直接經營的福利設施僅佔20%左右。政府負責制定標準和規則,給低收入老年人一定的養老補助金,讓老年人自己選擇養老服務,促進了養老服務的社會化。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