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涼茶原材料近期成關注焦點。消息稱,金銀花和山銀花形似,且山銀花易採摘、産量高、價格低,因此被大量替代金銀花,用於涼茶類産品,包括和其正、王老吉等多家涼茶企業捲入其中。但從藥性上講,金銀花乃涼性,而山銀花屬熱性,如此混用涼茶怎能“涼”?對此,4月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相關涼茶企業,加多寶方面回應,“從來不收購山銀花”。而廣藥集團對此“不予回應”。
涼茶“李代桃僵”
3月26日晚,CCTV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曝光了部分藥企用工業硫磺熏制山銀花,導致原藥殘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質,並用山銀花非法定部位入藥。廣藥集團被捲入其中,其子公司廣西盈康制藥維C銀翹片涉嫌虛假投料。
該事件曝出後,又有媒體報道,涼茶企業在配方中標注的“金銀花”可能含不實成分。“涼茶行業多半用的是山銀花,或者採取金銀花和山銀花混用的方式。”記者向一位中藥行業專家求證,該專家表示,山銀花和金銀花雖然相差一個字,且外觀性徵也很像,一般人根本無法區分,但藥性還是不同的。目前,市場上確有用低價山銀花冒充高價金銀花的違規現象。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70種名貴藥材之一,1/3的中藥方劑用到金銀花,如“銀翹解毒丸”、“銀黃口服液”、“雙黃連”就是以金銀花為主要原料。相關專家表示,由於科、屬一樣,山銀花與金銀花兩者之間是有些關係,《藥典》一開始沒有將兩者分開界定。後來檢測認為成分不同,才明確區別為兩種不同藥材。現行《藥典》(2010年版)在規定金銀花、山銀花的“功能與主治”上均表明“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不過,關於藥性,有分歧存在。有學者認為,金銀花性涼;山銀花性偏熱,並沒有清熱解毒功效。
業界認為,當前,以金銀花、山銀花為主要原料加工生産新藥、特藥、中成藥、中藥飲片、植物提取物等對兩種銀花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尤其是近幾年,金銀花由藥用轉向食品、飲料和日用化工等,造成金銀花用量越來越大,導致價格持續上漲,從而誘發了金銀花大量造假。
山銀花很“暢銷”
據悉,山銀花和金銀花混用,甚至用山銀花替代金銀花,實際上是涼茶行業慣用的做法。近日,有涼茶企業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用山銀花替代金銀花,主要原因在於其成本比較低。數據顯示,目前山銀花幹花大約60-70元/千克,金銀花則在120元/千克以上。
此外,相比金銀花,山銀花的産量也略高,幹花畝産量達200-300千克,且易於採摘。金銀花畝産只有150-200千克左右,一年要採三四次,農戶勞動投入較大。
據上述人員表示,金銀花花蕾小,花蕾期短,一株金銀花要採摘幾次,一個勞動力每天摘花約10斤至20斤左右,費工費時。但山銀花相對“好打發”,其花蕾多,産量高,采收方便,也不受天氣限制,一個勞動力每天可以摘花150斤至200斤左右。
據報道,種植戶幾乎不區分金銀花和山銀花。重慶秀山是全國首個通過GAP認證的山銀花種植基地,有“中國山銀花藥材産業之鄉”的美譽。1月29日,《重慶日報》報道指出,每年5月,來自四川、山東、河南等地的採購商雲集秀山,如長沙天鑫藥業、王老吉飲料廠等,採購量非常大。有報道稱,湖南隆回、瀏陽及貴州遵義等地,也能查詢到王老吉採購山銀花的資料。
上週末,《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上海多家中小藥店發現,市場上藥店所售的金銀花大多是山銀花。“夏季即將來臨,為了降火解毒,很多消費者家裏都會備些金銀花。”在上海楊浦區一家中藥店裏,營業人員告訴記者,“金銀花的價格很難往下走,有些市場出售的所謂價格便宜的金銀花,其實是山銀花冒充的。”該營業員告訴記者,品質好點的金銀花,批發價都在百元左右,所以一些藥店不敢輕易進貨,而是以便宜的山銀花來代替。很多消費者都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根本不會追究是真是假。 (《國際經濟日報》記者 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