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林毅夫:用比較優勢思維制定産業政策

發佈時間: 2013年03月19日 1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昨日(3月18日),在新華都商學院舉辦的“首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上,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表示,政府制定産業振興計劃時,需要挑選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發展,否則政策就會失敗。

  “中國經濟仍能快速增長”

  林毅夫從世界銀行卸任以來,曾多次公開表示對未來中國經濟仍能保持快速發展的信心。他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無黨派小組分組討論上稱,未來20年中國仍能保持每年8%的增長,到2020年,中國人均收入至少能達到1.2萬美元。

 林毅夫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林毅夫還指出,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是驅動一個國家長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發展中國家要懂得利用這兩者的後發優勢,就能以一倍或者兩倍于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長速度來發展,而且可以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很多人對其觀點都表示質疑,認為林毅夫太樂觀。對此,林毅夫昨天用演講細緻闡述了他的理由。他説,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政府會選擇表面上看起來很漂亮,很先進的現代化産業去促進發展,但現代化産業資本很密集,技術也非常密集,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資本是短缺的,人力資本是有限的。從發展中國家來看,這違反自身的比較優勢。若違反了比較優勢,政府想扶持的産業部門當中的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就沒有自生能力。“歷史上成功的國家在制定産業政策,尤其是在追趕階段的時候,通常會找目前收入水平比他們高,而且增長很快的這些國家的産業作為他們的參照係。”

  林毅夫説,如果參照係國家的産業增長很快,資本積累非常快,工資也會上升非常快,那麼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比較優勢的産業,就因為資本的積累、工資上升逐漸失去比較優勢,他的産業比較優勢變成夕陽産業了,正好是你的朝陽産業。

  “政府扶持方面也有學問”

  而在政府扶持方面也同樣有學問,林毅夫説,發展的産業不一樣,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支持是不一樣的。比如要發展農業的話,水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話,電力非常重要,港口基礎設施也非常重要。

  他説,政府應該對先行的企業提供一定的補償。最主要是補償外部性,而不是補償自身能力,傳統産業政策想發展的産業是不符合比較優勢的。“一些中小企業要拿到貸款是不容易的,但是要産業升級一定要投資,這個政府也可以給予一些投資。”

  他最後説道,因勢利導的話,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應該可以維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8%~9%的增長,從一個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甚至用一兩代人的時間就變成高收入的經濟體,每個國家應該都有這樣的機會。

  林毅夫還特別指出,中國還是中等發達經濟體,産業升級的空間非常大,大城市的基礎設施還有待改善,而城鎮化、環境、社會保障功能這些都是投資回報非常高的項目。政府財政狀況從全世界來看也是非常好的,並且宏觀調控政策還提供了有利的投資環境。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