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月25日淩晨,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年內首次上調,其中汽油每噸300元,柴油每噸290元。折合93號汽油0.23元/升,0號柴油0.25元/升。隨後,北京市發改委據此也相應調整了北京汽、柴油價格,92號汽油零售價提至8.05元升,0號柴油零售價提至8.03元升。此次調整後,國內部分地區的汽油價格重新回到“八元時代”。 圖為油站工作人員更新數據。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中新網2月26日電(能源頻道 張健康) 國際油價大跌之時,中國發改委公佈了上調成品油價格的消息。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反向互動,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將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置於了尷尬的境地調與不調,均難以服眾:消費者不滿意,油企不説話,國家發改委不解釋。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合理基本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但問題是,應該怎麼改?
業內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市場化和縮短調價週期。
從純理論上講,市場化定價可能不合理、不合適、不理想,但無疑是爭議最小的,價格主要由供求關係決定,現在飽受質疑的各種影響油價的因素均可被排除于論域之外。
但是,正如抽離現實環境的任何理論皆是偽命題一樣,離開中國石油市場的現實來談論成品油定價問題,就會變成無稽之談。中國石油市場最大的現實是什麼?但凡有點兒常識的人皆可給出準確的答案:從開採到零售終端的各個環節皆由三大油企壟斷。沒有自由競爭的市場,談何市場化定價?
那麼,改革的方向是不是只剩下縮短調價週期一途了呢?
如果以現有能源消費結構和市場格局而論,答案幾乎是無可選擇的。如果以壟斷産品視之,採用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定價法是比較理想的辦法,一則可以使價格盡可能接近成本,二是可以促使油企逐漸提高效率。但問題是石油的開採、提煉、銷售成本隨地質條件、原油品質、地理位置變化很大,而且要向三大油企獲取真實數據勢必登天。所以,保持與國際油價聯動可能是目前所能想到的最透明、最簡便、最接近真實成本的定價方式了。
但是,與保持縮短調價週期改革方向的同時,還可以加進更多透明化的因素,用經濟學家許小年的話來説就是:應該給各方利益代表説話的機會。以中國現有的組織形式而論,根據《價格法》組織調價聽證會,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了。
如果跳出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和市場格局,不滿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人還可以寄望能源市場的“增量改革”。以近期可實現的技術手段而論,頁巖氣正迅速成為被業界普遍看好的新能源。如果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能及時推出鼓勵競爭的行業政策,允許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開發,早日實現規模化、市場化運營,不僅可以儘快解開成品油價格究竟應該怎麼定的死結,而且有助於倒逼石油行業進行“存量改革”,從而最終實現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