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週刊》評論員
年關將至,銀行攬儲大戰硝煙再起,其中尤以理財産品一馬當先,具體表現在發行量方面,11月19日至25日一週內,境內銀行共發行289款理財産品,較前一週增加18款,創年初以來新高;收益率方面,近期一個月期限的短期産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大部分超過4.2%,中長期産品年化預期收益率高於4.5%,甚至5%的在售理財産品亦比比皆是。
理財産品量價齊升,這種看似銀行、委託人、用款人多贏的局面是否只是泡沫的前奏?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近期發表的署名文章發人警醒。他認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産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這根本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並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産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當然業界對此不乏異議。有觀點認為,“擊鼓傳花”本就屬於金融市場常態運作,股票市場、信貸市場莫不如此。還有觀點認為,“龐氏騙局”的本質在於資産真實收益率無法覆蓋利息支出,而近年來境內發行的理財産品除了少數與股票等挂鉤的高風險理財産品出現過零收益或負收益,其他理財産品基本都能實現預期收益,因此,斷言銀行理財屬“龐氏騙局”言過其實。
那麼,銀行理財究竟是不是“龐氏騙局”?我們認為,上述兩個對立觀點均無大錯,其分歧主要在於各自著眼點不同,前者在遠期,後者在近期。而連接兩者的關鍵性變化趨勢是,銀行理財産品自2010年起一路呈現井噴式增長,其表內發行餘額當年底為2495億元,2011年底即已飆升至9678億元,今年底更是預計將達2.5萬億元之巨,如果再算上銀行表外理財産品,有數據顯示,全部餘額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可能高達10.4萬億元。
如此陡峭的上升曲線正是理財産品短期無憂、遠期堪憂的核心因素。銀行存款作為典型的無差別産品,其價格彈性非常大,未來時期只要存款利率繼續封頂,理財産品憑其較高利率狂飆突進幾乎不可能出現反轉,但在銀行這方,這種規模的擴張是非常規的,其經營管理與風險控制水平不可能與之同步增長。
銀行經營管理與風險控制水平平緩上升,和理財産品規模與利率陡峭上升之間的不協調能否被控制在合理限度內,將是銀行理財究竟是不是“龐氏騙局”的關鍵所在。在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提醒銀行,金融行業係為最典型的順週期産業,當下中國經濟正在逼近深刻調整的時間窗口,尤其是在高利率信貸或者信託市場,需求萎縮很可能首先急劇呈現。而至於廣大儲戶們,至少應該把認購合同從頭到尾通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