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成思危:構建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系統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17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龐帥 周紅艷 北京報道)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的2012年國際金融論壇(IFF)第九屆全球年會上,論壇主席成思危表示,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造成了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對於中國而言,需要吸取教訓,構建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系統,找到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適當的平衡。

  中國未來經濟的改革面臨的障礙是什麼,該如何去解決?成思危表示這或許可以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得到一些經驗教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是由於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所造成的,表現在從2000年到2008年,全球GDP從約30萬億增長至約50萬億,同期內,全球市值卻從160萬億增長至800萬億;此外,主權債務危機頻頻發生;多國的房地産、金融産業等快速發展,實業比重則迅速降低,出現了産業空心化等問題。成思危表示,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必然會造成系統的不穩定,當不穩定系統中沒有資金的流入來保持它的借穩狀態的話,必然會造成問題。所以,中國也吸取了這些方面的教訓,十八大中就明確提出,要構建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系統,一是要實現國際化、加強中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賬戶的可兌換;第二,實現市場化,包括利率的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增加市場主體的參與,讓民營資本更多地參與市場;第三是系統化,加強金融監管,促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成思危表示,目前的中國應該重新審視實體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合理保持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平衡,合理促進保持財富創造和財富之間的分配關係。中國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從過多依靠外需和依靠投資轉向依靠消費。但是依靠消費,首先得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讓大家有能力消費,還要改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大家敢於消費。另外,要通過創新,創造出很多新産品,讓大家願意消費。更重要的轉變,是從外延性的增長轉為內涵性的增長,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每個人創造的財富;其次,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分配要更合理。第三,要從外生型的動力轉為內生型的動力。所謂外生型的動力是依靠政府的政策,靠銀行的關係等等,內生型的動力是靠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成思危強調,人民群眾有著不斷改善自己生活的要求這種願望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積極性,有創造性,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要鼓勵這種願望,社會就要公正、合理,要讓城市勞動的人真正得到比較高的回報,杜絕貪污、腐敗現象,推進社會主義民主。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宏觀金融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成思危表示,他相信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將會沿著國際化、市場化和系統化的方向奮力推進,並將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陳平麗

熱詞:

  • 成思危
  • 實體經濟
  • 金融系統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