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德尚玉 北京報道)民辦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是相對於公辦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我國民辦教育進入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至今已將近十年,央視網特約中華全國教育家協會副會長、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對我國民辦、私立大學發展進行十年回顧和展望,一同關注我國教育發展十年來的突出變化。
中華全國教育家協會副會長、武昌理工學院校長 趙作斌
央視網:在我國教育發展十年的進程中,中國教育事業開始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改革創新里程。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請您談談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以來您的切身感受。
趙作斌:我國的高等教育在這十年間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1998年~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5%;2012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已超過3000萬,毛入學率達27%,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化”教育。
在觀念上不再片面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是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重要講話強調,“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豐富了黨的教育方針。一批改革目標明確、政策措施具體的教育改革項目正在實施和推進,標誌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央視網:我國民辦大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步,到現在已歷經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現階段發展情況如何?
趙作斌:過去的十年是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十年,全國民辦普通高校數量已達到676所,在校學生數量已經超過476萬人,民辦高校已經不再是10年前的“三無”(無資金、無師資、無校舍)狀態,而是越來越注重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
全國絕大多數民辦高校都通過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關辦學條件、本科教學質量等檢查驗收或評估。一些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民辦本科高校也經過了相關專家嚴格的檢查或評估。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門的督導下,民辦高校規範辦學,嚴格管理,突出特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明顯提高,得到社會的認可。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0年底,我國共有民辦高校676所(包含323所獨立學院),佔全國2358所普通高等學校的28.7%;民辦高校在校生為4766845(其中獨立學院在校生2603177人),佔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2317929人)的21.3%。民辦大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軍。
央視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通過的近十年裏,民辦大學林立,那麼民辦高等教育得到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趙作斌:十年裏,民辦大學從辦學規模、教育質量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在教學層次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民辦高校不僅實施本專科教育,2011年10月,教育部學位辦宣佈了北京城市學院等五所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民辦高校,並有近百所民辦高校在申請碩士學位,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民辦高校的教育質量、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民辦高校普遍實行差異化發展,沒有走傳統高等教育的老路子,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多次重要講話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
央視網:近日,教育部發佈十年《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我國民辦大學教育是否從中得到啟發?
趙作斌:報告充分肯定了職業教育的貢獻、突出強調了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為民辦大學的定位與發展路徑提供了新啟示:當前形勢下,我國民辦大學要從辦學指導思想、教育教學理念、校風學風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入手,從幫助學生實現就業成功、創業成功、事業成功的角度出發,對學校的目標定位、層次定位、類型定位、功能定位等做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特色化民辦教育發展戰略;堅持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觀念教育並舉,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樂業教育、敬業教育和立業教育,以較高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實現民辦大學的突圍與超越。
民辦大學在利用社會資源,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激活社會資源,培養建設人才、擴大就業,創新高等教育體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未來十年,民辦大學仍然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新一輪促進民辦教育的政策,隨著相關措施的實施與落實,加上民辦大學自身的改革與創新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民辦大學的前景看好。
央視網:未來十年的民辦大學又將作何展望?
趙作斌:展望未來,民辦大學將會呈現三大特點:民辦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必有大的飛躍和突破;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改革創新是未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主題。其中在改革創新方面民辦高校更具優勢,因為民辦高校最有條件建立現代化的大學制度,最有條件創建符合中國時代特色的大學精神,最有條件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學文化。民辦高校應該把握良好形勢,攜手政府和社會各界,在管理方式、投融資機制、辦學體制、教學水平、教育和就業關係等領域進行全面的制度完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學校現代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