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周小川:外匯儲備不會無休止增長

發佈時間: 2012年10月13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媒體上撰文指出,中國外匯儲備不會無休止地增長,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已過頂峰,今後將不斷降低到合理水平。之後外匯佔款增速與經濟增速將很好匹配,逐步消化過去央行資産負債表規模的擴張,從而消除因外匯佔款而可能導致的長期通脹壓力。

  周小川表示,中國外匯儲備從2002年開始快速增長,目前已超過3萬億美元 ,這個過程中人民銀行的資産負債表隨之快速擴張,資産方是不斷積累的外匯儲備,負債方則是外匯佔款的投放。

  周小川介紹,央行採用的對衝手段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放中央銀行票據,開展各種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收回過多的流動性。從印鈔數量角度來看,每年按照經濟增長對貨幣供應的需求,基本上按照預先設計的、相對穩定的速度投放基礎貨幣,最終做到基本上沒有多印、多投鈔,避免出現大幅度的通貨膨脹。

  周小川表示,對於外匯儲備積累投放的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在總體上予以充分對衝,經濟中的物價上漲更多的是由其他因素導致。此外,對衝過程本身也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時機、數量上受到一些干擾,從而暫時沒有實現100%的對衝。總體而言,外匯佔款大都予以對衝,轉換成其他形式回到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負債方,但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規模確實已擴大。

  周小川指出,在中央銀行參與救助導致資産負債表擴張的過程中,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需要考慮在負債方進行適當的調整,收回由於救助而投放的過多流動性,防止通貨膨脹;二是要著眼于動態長期的調整,既要克服危機,推動經濟復蘇,又要考慮消除長期通貨膨脹壓力。在剛開始復蘇時,通貨膨脹可能難以避免,甚至在短期內會一度很高,但之後將減下來,以至於在未來中長期內,實現基礎貨幣投放與經濟增長相互匹配,保持總量上的均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金融研究》雜誌上撰文指出,中國除了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還有數百家各種類型的中小商業銀行,還不包括2000多家的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因此説銀行業壟斷恐怕站不住腳。目前銀行業盈利能力較強、利潤較高也是客觀存在的,其背後有一些原因,但顯然不是壟斷造成的。

  周小川説,對於因外匯儲備積累投放的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在總體上予以了充分的對衝,經濟中的物價上漲更多是由其他因素導致的。對衝過程本身也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時機、數量上會受到一些干擾,從而暫時沒有實現100%的對衝。而且,還要考慮經濟增長對貨幣投放增加的需要,因此也沒有必要100%對衝,平均而言對衝85%~90%左右可能就足夠了。

  他認為,總體而言,外匯佔款大都予以了對衝,轉換成其他形式回到了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負債方,但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規模確實擴大了。吸收外匯佔款的主要工具是存款準備金和央行票據,都還是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負債。當然這些債權暫時在一定程度上是虛擬的,因為外匯佔款大量吐出基礎貨幣,導致企業和個人收入大幅上升,但國內並沒有那麼多的商品來支持這些收入,因此必須要形成儲蓄,回流到中央銀行。

  周小川認為,中國外匯儲備不會無休止地增長,人們也會意識到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足夠,不再需要進一步增長了。事實上,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已經過了頂峰,會在今後不斷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到那時,外匯佔款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會很好地匹配起來,就會逐步消化過去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規模的擴張,從而消除因外匯佔款而可能導致的長期通貨膨脹壓力。

  關於危機的救助問題,周小川指出,應對系統性危機,政府還是應該及時參與救助,但同時也需要防範道德風險。這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必要的取捨、協調,取得平衡,盡可能減少道德風險。新版的巴塞爾資本協議(Basel Ⅲ)便是這種努力,其核心思想是要求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加應對風險的資本,提高資本質量,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確定系統性金融機構提出額外的資本要求,以及相應更嚴格的外部監管,以防止這些機構出現問題。(證券時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