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製造”難以取代 非價格優勢凸顯
外資企業以及本土企業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有關“中國製造”優勢的爭議。
逐低成本而居向來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中國製造業成本的提升必然是導致外資出逃的根本原因所在。成本中包含的匯率、租金、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尤其是勞動力工資大幅上漲,使得“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大打折扣。
但是,儘管成本優勢不再是外資眼中的香餑餑,老牌的“中國製造”仍佔據著生産高地。
眾所週知,低成本並不是企業在選擇加工廠時唯一的考量標準。優良的産業環境、熟練的工人操作等因素同樣不可或缺,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強項。
在談到“中國製造”相比東南亞的優勢時,宋女士懷有信心地説:“做加工廠時間長了,整體素質都比東南亞的工廠高,操作也更加熟練,相信外資企業不會單純地追求低成本而不顧質量和效率。”
的確,在阿迪達斯關閉在華工廠的消息吵得沸沸颺颺之時,其官方也發表聲明強調,“在中國還擁有300多家代工廠共同協作”,言語中傳遞出代工廠不會有所變動的訊號。
因此,對於東南亞的威脅,正視問題並積極應對才是明智的選擇。北京關鍵體育營銷機構總裁張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即表示:“外資品牌的這種行為非常正常,就像當初它們來到中國一樣。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直面問題,思考如何保持優勢,如何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在中國經濟逐漸增長之時,代工企業已不可能再向低成本低頭,能做的只有將非價格優勢牢牢抓緊。對此,張慶談到:“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第一,我們有配套的産業鏈和完整的産業體系,而且有全球市場做保障;第二,我國工廠的操作人員、技術人員熟練程度高,有很強的集群優勢;第三,我們的生産環境非常優越,基礎設施完善。這些優勢都是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
由此看來,儘管“中國製造”越來越貴,但其非價格優勢在與東南亞的較量中仍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