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

“東南亞製造”難撼“中國製造”

發佈時間: 2012年08月20日 06: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近年來,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將注意力轉向東南亞市場。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7月5日發佈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統計,2011年流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為11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6%,而中國的這一增長率同期不到8%。

  “中國製造”是不是正在向東南亞轉移?未來“東南亞製造”會不會取代“中國製造”?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觀點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製造業,尤其是低端和中端製造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勞動力、資本和匯率成本三大紅利正在消失

  主要生産精密微型滾珠軸承、高精密機械、電子零部件等的日本美蓓亞集團看中了柬埔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在當地設立了一家工廠。像在中國一樣,這家工廠設在金邊的經濟特區,工人來自農村。該工廠首席運營官香月説:“我們需要提高在泰國和中國生産基地的高附加值項目的産量,而把勞動密集型生産轉移出去。”他表示,現在有幾十家外國公司考慮在柬埔寨投資。

  貿發會議2012年進行的一份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印尼和泰國的排名大幅提升。報告認為,由於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工資成本和生産成本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東盟各國在製造業上的相對競爭力繼續增強。一些在中國沿海地區投資的外國公司轉移到了東南亞,一些則將生産轉移到了中國內陸地區。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副總裁陳睿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勞動力、資本和匯率成本上漲很快,這“三大紅利”正在消失,這導致一些跨國公司“轉戰”東南亞。另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在尋求發展自己的製造業。

  中資企業看好東南亞勞動力價格優勢

  在向東南亞轉移的外資中,也有不少中資企業。震洲(柬埔寨)服裝有限公司經理鄭勝忠對本報記者説:“我們也是迫於勞動力價格上升才搬到這裡的。”

  “同樣採購一萬元的衣服送到歐盟國家,‘中國製造’和‘柬埔寨製造’的成本大不相同。比如,意大利的進口稅實行最惠國和非最惠國兩個標準。在中國生産一條成本10美元的褲子出口到意大利,意大利要徵收12.5%的進口稅,這條褲子連稅帶本的價格是11.25美元。而同樣的一條褲子在柬埔寨生産,出口意大利後成本還是10美元。”鄭勝忠告訴記者,“把工廠搬到柬埔寨,成本可以降低約10%。”

  一些投資越南的中國企業也有同樣的感受。廣西森寶電動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彬在河內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上看,越南人口結構年輕,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這是越南發展製造業的優勢。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投資東南亞的服裝鞋帽企業大多仍從中國進口設備,有的還從中國進口面料,仍對“中國製造”有相當依賴。

  中國仍是最具吸引力投資地

  德國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集團下的鞋類産品有97%的生産來自亞洲。中國雖然佔比最大為35%,但比重正逐年減少。越南目前為第二,約佔29%,印尼第三為26%。而柬埔寨的份額在2011年翻了一番。近日,“出於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阿迪達斯決定關閉位於蘇州的中國惟一直屬工廠,有消息説可能會遷到緬甸。

  陳睿表示,製造業確實存在從中國向東南亞轉移的情況。從快速消費品到裝備類都有轉移。産業轉移是同漲同跌,但有板塊效應和先後的問題。他表示,對外資來説,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轉移會更快,以中國市場為導向的則相對較慢。總體來講,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製造業會更多轉移到東南亞。

  但渣打銀行亞洲研究部主管許長泰對本報記者表示,並沒有觀察到製造業從中國到東南亞的大規模轉移。他説,對東南亞製造業的外國投資在上升,但很難確定這些外資是否是從中國撤出的,因為數據顯示外資進入中國仍表現強勁。最近外資對中國投資放緩可能是由於中國國內的經濟放緩,以及全球經濟形勢嚴峻,而不是東南亞在取代中國。

  有分析顯示,一些行業,尤其是技術行業在東南亞投資建廠一直不太成功。許長泰表示,首先,中國的物流基礎設施仍然比許多東南亞國家更具競爭力。此外,中國的製造商已不再只是為出口而生産,中國國內需求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貿發會議的報告也認為,短期來看,外資對中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出現停滯,但是中國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中國製造並未失去競爭力

  東南亞已經成為那些希望使投資地更加多樣化的投資商的目的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日本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商,如世界上最大的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松下電器集團都正在越南設立工廠。據稱,越南的非熟練工人工資通常只有中國南方地區的1/3到一半。作為全球領先的相機鏡頭品牌,騰龍設立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在中國珠三角的佛山市,而現在該公司計劃在河內附近建廠,投資1300萬美元。

  有分析指出,許多日本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是為了削減在中國的成本,多樣化生産,並降低對單一製造業基地的依賴,避免類似去年泰國洪水和日本地震海嘯所帶來的損失。

  許長泰認為,由於中國正在努力獲得高附加值的製造業,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低端製造業會向低成本的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陳睿則表示,中國還是製造業國家,和東南亞製造業沒有特別明顯區分,更多的是競爭關係。

  一些接觸歐美公司的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儘管外資還沒有大規模從中國轉移,但中國也要正視有可能出現的變化,特別是中國自身勞動力市場優勢的變化,及時調整,化被動為主動。

  匯豐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及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本報記者表示,近期中國製造業出口訂單下滑,主要反映了需求不足,並非中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規模經濟、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政策環境,都是中國維持“世界工廠”的優勢。

  (本報曼谷、河內8月19日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