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5月宏觀經濟數據微妙 市場吁政策組合拳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11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郭麗琴 汪時鋒

  上周末公佈的5月宏觀經濟數據出現見底企穩跡象,通脹的緩解也為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放鬆預備空間。

  由於歐債危機蔓延和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有學者呼籲,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進一步減稅。但有接近決策部門人士表示,應趁經濟周期回落,儘快實施結構調整,不宜過度刺激。

  進出口:意外驚喜

  6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主要經濟指標有四個主要表現,一是規模以上工業實際增速收於9.6%,較4月同比反彈0.3個百分點;二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繼續放緩,1~5月份收於20.1%,進一步逼近市場所認為的維持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投資下限——20%;三是消費名義增速為13.8%,較上月放緩,但實際增速11%卻較上月微增0.3個百分點;四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3.0%,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為1.4%,雙雙繼續下降。

  與此同時,昨日海關總署公佈的進出口數據帶來意外驚喜。

  海關統計顯示,5月出口18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大大高於上月的4.9%,以及“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的預測值7.6%;進口1624.4億美元,同比增長12.7%,也遠高於上月的0.3%。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5月出口回升的重要原因在於對美出口大幅反彈,而進口的大幅反彈似乎意味着經濟見底的跡象較為明顯,也許三季度中國經濟會觸底反彈。但他同時也認為,單憑一個月的數據,較難判斷下半年進出口是否會持續這樣的強勁表現。

  內需:企穩?疲弱?

  目前各方對中國經濟的主要關注焦點在於內需,但恰恰是在這一點上,分析人士對於5月宏觀數據的解讀略現分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從工業和消費數據來看,工業和消費增速正在企穩,而投資數據除了房地産投資增速減緩較快之外,製造業投資增速保持穩定,所以總體判斷是中國經濟的需求面仍較為穩健。

  但環球通視(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桑頓(Alistair Thornton)和任先芳則認為,5月疲弱的數據裏所蘊含的唯一好消息是,CPI達到2010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併為進一步放鬆信貸留出了空間。然而,PPI較2011年6月的高點相比已累計下滑近9個百分點,已明顯指向通縮;如再結合統計局公佈的5月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PMI)同比下降1.6%的情況來判斷,中國國內製造業活動似已相當低迷。

  不過,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哈繼銘認為,雖然4月以來的一些最重要經濟指標都低於市場預期,但目前的經濟狀況仍然好於2008~2009年。當時出口的崩潰導致不少工人失業,而現在就業狀況依然良好,這一點可從當前工資上漲中略見一斑。

  關於下半年的經濟走勢,部分經濟學家預期三季度出現回升趨勢。

  除前引李迅雷的觀點外,祝寶良也認為,重工業企業的去庫存化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而去庫存化過程從2011年四季度至今已持續7個多月,預計二季度會調整結束。隨着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的出臺,工業去庫存化進程將逐步加快,當前經濟已經基本見底,三季度之後將呈現逐步上行的態勢。

  外需:下半年仍不樂觀

  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蕩則令5月的出口回升更像是波動形勢中的偶發事件。

  從出口地域來看,5月對美國、日本以及東盟的出口均大幅上揚,同時對歐洲的出口也扭轉了此前負增長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1~5月,我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增長較快,分別為363億和332.3億美元,增長24.4%和10.9%。

  但在相當多的出口型企業看來,未來一年仍不樂觀。

  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對本報表示,今年中國空調行業下半年出口銷售量,最多與去年持平,很可能下滑10%左右。

  其中,歐盟市場影響因素最大,上半年整個行業對歐盟市場銷售量下滑了50%左右,格力電器也下降了近10%。此外,中東地區不利的政治局勢也帶來了壓力。

  對於主要依靠下半年“暑期返校”和“聖誕訂單”的柳化集團廣東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成化工”)來説,下半年的情況也難言樂觀,這家全球最大的保險粉生産廠商,主要客戶是新聞紙與紡織、化工印染行業。

  中成化工副經理楊小川對本報稱,去年該公司的出口量是7萬噸,今年已主動下調到了6萬噸。

  在歐元區緊張局勢持續惡化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展開應對之策。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在草擬希臘退出歐元區後的應對方案。財政部和商務部均參與制定應對方案。

  政策:不能單靠放鬆

  在外需風險持續、內需形勢較不明朗的背景下,經濟學家提出的政策建議多偏向於綜合性的“組合拳”,而非簡單的“放鬆”。

  央行自6月8日起降息2.5個百分點,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本報評論稱,央行本次行動,只是一個短期內穩定經濟增長預期的行為,防止經濟過分下降。

  “雖然經濟下滑本身有利於淘汰落後産能,但過分過快下滑就好比從蒸桑拿到衝冷水澡,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施以一定的緩沖劑,避免過分下滑帶來的痛苦,也能穩定資本市場預期,避免過分擔憂。”李稻葵説。

  他認為,未來應更多地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短期來看,其效果將比降息更為明顯。

  李迅雷則預計今年還會有2~3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此外鋻於目前處於正利率時期,降息也仍有空間。

  除貨幣政策的有節制放鬆外,以結構性減稅為代表的財政政策也被寄予希望。

  李迅雷認為,結構性減稅的重點應放在出口退稅,以緩解出口部門的壓力,此外,在鼓勵産業升級的領域,也可進一步減稅。

  李稻葵也認為,為了避免貨幣寬鬆政策僅使大國企和地方政府受益,必須對中小企業輔以進一步的減稅。

  投資:嚴格控制方向

  至於穩定投資,經濟學家普遍提醒要注意投資的領域和效率,不能再搞重復建設。

  如祝寶良表示,當前在實施穩定投資的政策中需要把握方向,加快國家需要的電力、高鐵、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重大戰略項目,而對可能導致産能擴張的重復建設項目則不能再搞了。

  有接近決策部門人士也對本報稱,目前整體經濟的潛在GDP增速已經處於周期性回落中,應順應這一趨勢調整政策的節奏和力度,趁着經濟內生放緩的機會儘快實施結構調整,保持經濟政策適度放鬆,否則刺激過度所獲得的不是經濟增長而是過熱。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本報表示,從發改委等宏觀調控部門近期的表態看,這些機構對適度調控的表態是較為明確的,但具體實施起來,恐怕也難以把握,以往“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頑疾很難根治,所以適度的調控是對宏觀調控部門的最大考驗。

  李稻葵認為,應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引導資金進入具有長期效應的建設領域,例如保障房建設、修建水利設施、治理水污染等公共治理項目。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則對本報着重指出,本輪投資不等同於2008年的地方在於,鼓勵民間投資,擴大其進入領域,作為啟動內需的重點。

  不過,上海天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本報表示,每當經濟運行陷入調整時,政府往往會重視提升民間投資,但有些行動往往難以落實。雖然此次各部委密集出臺“新36條”落實細則,但實際上會不會出現以往通過産業規劃等形式對民間投資設置無形障礙,仍有待觀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