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整體上市雖然是新希望集團資本運作的亮點,但並非唯一。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金融版圖中,“産業基金”無疑是一塊嶄新的疆土。
去年11月,新希望集團攜手淡馬錫、ADM、三井物産等跨國公司,共同打造的新希望産業基金二期正式成立。這只基金重點關注食品安全、農業進步和糧食保障等領域,對整合型和成長型企業進行投資。
“做長做深産業鏈光靠我們自身的資本實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就新創立了基金。創立基金是為了在産業鏈上下游做一些投資銜接。”劉永好如此向《英才》記者破解創立基金初衷。
雖然産業投資的回報率和回報速度遠不及財務投資,但劉永好還是將其定性為“産業資本”——為新希望做長做深産業鏈,進行行業深度整合,進而打造世界級的農業企業。
鎖定兩類企業
産業基金之於劉永好,並不算陌生。
新希望産業基金一期成立於2010年3月,為人民幣基金,同樣專注于“大農牧、泛食品”領域投資。這只基金是劉永好的驕傲,因為發改委最早備案的基金僅十家,新希望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新希望有過快速發展期,也有過高潮期,也經歷過陣痛期,在某些階段不但不賺錢,還虧損的很厲害,但在農業領域熬過30餘年的劉永好,對於産業規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在農業領域投資越多,規模越大,越需要資本。
截至目前,新希望産業基金一期共投資了北京新發地(中國最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二商食品(中國最大的腐乳供應商)、寧夏伊品(中國最主要的氨基酸産品供應商之一)、深圳中央大廚房(中國食品供應鏈創新模式企業)、科迪乳業(河南省最大的本地乳飲料企業)等十多家企業,投資金額已超過5億元,投資對象涉及水稻、棉花、農資流通等農業子行業及新材料、新技術等新興産業。
此外,新希望還借助産業基金,在去年3月成功並購了新西蘭第二大農業上市公司——PGGWrightson,交易金額涉及2億美元,該公司主要經營種子、畜牧業等,其草種業務位居南半球第一,新希望正是看中了其草種業務。
而通過産業基金,可以解決草種的缺乏和各種技術難題。
新希望産業基金二期與一期同樣是專注于農産業,但在劉永好看來,“二期基金比一期在投資方向上更為具象。”劉永好告訴《英才》記者。新希望産業基金二期明確了對整合型和成長型企業進行投資。
“整合型的企業是指,一個單獨的企業,需要整合很多東西,包括産業鏈的結合、市場的結合,這樣才能有更大的價值,新希望要做的,就是這樣的整合型企業。成長型的企業是指它的未來成長性很好,發展趨勢很好。”一位業內專家分析。
無論是淡馬錫,還是ADM,抑或是三井物産,都為劉永好提供了挖掘這兩類企業的“看家本領”。
“ADM是全球最大的農産品深加工企業,擁有全球的運作經驗,與他們合作,不單單是L P的資本運作,其背後更是兩個大型農業集團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行業的認識以及影響力,對我們也有推動作用。同時,他們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和服務經驗,也能為我們所用。”劉永好説,這次合作是産業與資本由此完美嫁接。“我們了解這個産業,懂得這個産業。國際資本也看到了我們的這些優勢,願意與我們一起合作。”
遭遇資本追捧
農業産業近兩年所吸納資本的速度,有些驚人。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農業領域私募股權投資出現爆髮式增長,投資數量及規模均達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農業領域投資總額已達5.64億美元。雖然相比整個VC/PE市場,農業投融資規模仍相對較小,但是活躍度在大幅上升。
“從産業發展的角度來講,農業還是處在初級階段,尚未進入到成熟期,發展空間還很大。”大通證券研究員張熹告訴《英才》記者,産業發展前景是吸引資本的主要原因。
對於農産業遭遇的資本追捧,劉永好並不覺得突然。“中國現在農業的轉型以及規模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
現在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並已經逐步實現城市化、工業化,而這個轉型就使得原來小規模生産,變成規模生産成為可能,也就是説農村實體經濟的變革,促成了國家政策的調整。正是由於這種格局變革,使得農村這種小規模的生産轉型到了關鍵時刻。
此外,很多農民從小農變成了大農,所謂小農就是以自己為主,三畝二分地、幾隻雞、幾頭豬。所謂大農,就是現代農業格局下的規模化生産,也就是農戶企業已經成為一種格局。此時,各路資本也瞄準了這個時機。
“兩會”期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就曾表示,今年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而且年內就出欄,使得“煉鋼不如養豬”成為一時流行。其實,如武鋼一樣的其他産業企業涉足農業的並非一家。丁磊、朱新禮、柳傳志、王健林等行業大佬均已涉足農業投資。
不過,劉永好認為,投資農産業,“不是有錢馬上就能做的。”同時,面臨著諸多競爭外的風險,比如自然風險、食品安全風險,以及政策風險。“我希望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個産業。只有當更多的企業在農業領域投資的時候,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才會更好。”
當然,在小農經濟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過程中,雖然存在著一定的技術欠缺,但技術並不是最大的障礙,而商業化程度不高,技術無法轉化為生産能力才是農業發展的磕絆。産業資本的介入雖可以推進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但商業化生産所必需的生産資料,則非資本之力所能及。
“目前,農民在減少,農村人口也在減少。農業是應該向産業化方向發展。但現在還是農民承包制,如何才能將土地集中,實現規模化生産是最主要的制約。”張熹認為土地所有制問題,將是投資農業的主要風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