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 >
在毛澤東主席為雷鋒題詞49週年到來前夕,一尊“工人雷鋒”雕像在遼寧遼陽弓長嶺雷鋒紀念館落成,同時展出雷鋒遺物、書籍報刊、音像資料等697件展品,向人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工人雷鋒”足跡。
提到雷鋒,人們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這樣一幅肖像:手握衝鋒槍,頭戴軍帽,目視前方,氣宇軒昂。可是您知道嗎?雷鋒入伍前,曾在遼陽市弓長嶺焦化廠工作過142天,“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等20余篇日記就是在弓長嶺寫成的。
遼陽市委副書記郭輝告訴記者:弓長嶺是雷鋒走向軍營的地方,也是雷鋒精神孕育形成的地方。1959年5月,鞍鋼決定在弓長嶺鐵礦建一座年産30萬噸焦炭的焦化廠。同年8月20日,從鞍鋼調給焦化廠一批技術骨幹和青年工人,雷鋒就是這個時候來到了弓長嶺,直到1960年1月8日走入軍營。
在弓長嶺雷鋒紀念館,珍藏著一份當年雷鋒作報告的錄音整理稿。稿裏,雷鋒介紹了他的三項技術革新成果。“這説明雷鋒當工人時就是一個先進典型。”雷鋒紀念館名譽館長吳鐵庫告訴記者,“雷鋒在工業戰線共榮獲18次標兵,5次紅旗手,3次先進工作者,這些榮譽絕大多數都是在弓長嶺獲得的。”
“不僅如此,雷鋒在弓長嶺還有個‘家’。”弓長嶺區安平鄉姑嫂城村村民——雷鋒的義弟呂學廣告訴記者,“1959年10月的一天,雷鋒到姑嫂城大隊,發現我們家生活特別困難,便從每個月30多元工資中拿出一部分,補貼我們家,並認我父母為乾爹、乾媽。”
雷鋒入伍後在為遼陽災區群眾捐款的匯款單上寫道:“遼陽是我的第二故鄉,弓長嶺就是我的家。”作為雷鋒的第二故鄉,近幾年來,弓長嶺區大力弘揚“雷鋒文化”,創建“雷鋒城”,讓雷鋒精神成為全區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發展之魂。
2010年5月以來,他們高標準擴建了雷鋒紀念館,建設了雷鋒公園、雷鋒碑廊等一批雷鋒主題建築。編輯創作了《雷鋒在弓長嶺》叢書、出版了《雷鋒組歌》。去年12月16日,成立了雷鋒精神研究會,今年年初,弓長嶺雷鋒紀念館又被命名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區涌現出了一大批學雷鋒先進典型:雷鋒戰友范士申,退役後到又苦又累又有風險的礦井下工作,一幹就是27年;雷鋒義弟呂學廣,時時處處以雷鋒為榜樣,邊修車邊做好事;雷鋒工友石素琴,義務組織社區紅梅文藝隊,堅持常年傳播先進文化。在弓長嶺,凡是雷鋒接觸過的人,如今都成了“雷鋒傳人”。
據區委書記吳雪冰介紹,不到10萬人的弓長嶺區,截至目前,實名登記的學雷鋒志願者已經有11238人,佔全區人口的12%以上。(記者 畢玉才 特約記者 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