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産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每一個農家書屋原則上可供借閱的實用圖書不少於1000冊,報刊不少於30種,電子音像製品不少於100種(張),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網絡圖書、網絡報紙、網絡期刊等出版物。
關於農家書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於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
農家書屋工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加大政府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障農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農家書屋工程按照“政府組織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創新機制發展”的思路組織實施,把各部門、各地區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類似項目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同步推進,實現資源整合,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國內外各界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捐助,農家書屋建立之後,將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進行管理和運行,具備條件的書屋,政府將鼓勵支持其開展出版物經營活動,通過經營收入進一步支持“農家書屋”的良性發展。工程計劃“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
農家書屋工程是政府為農民辦的實實在在的好事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突出抓好農家書屋工程。2007年4月5日下午2時30分,新聞出版總署黨組副書記、副署長柳斌傑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農家書屋工程的相關問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網民發展不息]:文化是應該人人享受的,農民也一樣。現在很多地方都舉辦農民讀書節,有的還成立農民讀書協會,可以説農民讀書蔚然成風。我想請問柳署長,您怎麼看待讓農民讀書的意義。我們國家有沒有對農民的讀書情況做過統計,請您介紹一下農家書屋工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有什麼樣的意義?
柳斌傑:這位網友説得很好,現在是農民渴望讀書,需要用知識改變他的命運,這是一個共識。所以群眾有很多自發組織起來的讀書活動,往往使我們很感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據我們了解,圖書在農村還是非常貧乏,由於各種原因,農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還有一定差距。比如圖書,據我們調查,農村農民人均擁有圖書量,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課本,人均0.1冊書/年,也就是10個人一年才有一本書。許多地方的農民,尤其是西部農民,有十年沒有買過一本書的家庭。這樣來看,他們缺少條件讀書、缺少文化知識的情況普遍存在。
正是為了解決農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如何解決農村文化共享的問題,就是享受文化的成果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如何使農民的權益得到保護。所以從2003年開始,我們提倡新聞出版業面向農村,為“三農”服務,探索一些能夠給農民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辦法。在總結這些年來圖書下鄉、農民文化服務各方面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農家書屋工程的設想,先後在甘肅、貴州等西部省市做了兩三年試點,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現在各地方農民普遍都感覺到,實施農家書屋工程,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我們在策劃實施這項工程時,正好是國家大的戰略決策方面非常關注解決農村的協調發展問題。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講,先進文化提高到治黨治國的高度來認識。從科學發展觀來看,農村的全面協調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中央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就包含了文化建設。從這個全局出發,從農民的需要出發,我們認為建設農家書屋是非常必要的。從試點地區來看,農民非常歡迎。他們認為,這給他們找到了一個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改變自身命運的文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