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2010安利(中國)愛心評選頒獎典禮專題報道 >

支教團與黃土高坡11年的感情碰撞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11: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魯中晨報》:“我們的故事還未結束”曾經,一首《黃土高坡》響徹大江南北,“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讓無數人從心底對那片黃土生出嚮往。千萬年不變的黃土高坡也是落後的,為了通過教育改變這種局面,來自山東大學、安利支教團的學生們已經在這裡堅持了11年。

  近日,當第11批學生即將結束他們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離開這片土地時,本報記者來到這裡,了解到這些支教生們的別樣生活。在采寫這組報道時,我們無意突出這裡的艱辛,而更多關注的是這些從東部來的支教生們一年的工作所帶來的各種碰撞,這既有對當地的,也有對全社會的,更有對這些支教生內心的。

 一年支教 青澀大學生站穩講臺

  從山西的省會太原出發,汽車經過三個小時的高速路後就進入崎嶇不平的山路,走在這樣的山路上,車輛經常要緊貼著懸崖邊行駛。就在這樣的顛簸和恐懼中又行駛了四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山西省靈丘縣,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這裡,來自山東大學的4名支教大學生就在離這場戰鬥舊址不遠的平型關寄宿制學校裏任教。

 當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時,焦陽正在為初二的學生們上物理課,無論是板書、講解內容,還是提問學生、佈置作業,這名年輕的老師都進行得有條不紊。這一切都會讓人感覺她是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而在一年前她還是個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本科畢業生。

  在學生們看來,這些大學生們不僅是老師,更是哥哥姐姐。家住靈丘縣東河南鎮東河南村的13歲學生喬娜説,老師們在講課時都特別耐心細緻,見識也比本地老師多,在生活中也給了他們很多照顧。“前兩天地震時我們都跑到了操場上,老師們冒著危險到教室裏給我們拿衣服。”喬娜説,地震發生在21:00許,當時大家都在上晚自習,一感覺到地震,老師們就組織大家有秩序地撤離到了操場上。

  除了日常教學,支教生們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開設了“開心語吧”、“心理諮詢”,這些特色教學都特別受孩子們歡迎。在靈丘縣下關中學和上寨中學,還有7名山東大學的支教生。這些支教生們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從一名青澀大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並且用自己的所學為山區的孩子們輸送了新鮮的知識,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

  上課之外 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盡品嘗

  雖然來到靈丘縣的主要任務是支教,但作為一直在象牙塔裏呆習慣了的“天之驕子”,來到相對比較貧困落後的黃土高原這一年裏,這些支教生們也品嘗到了支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在平型關寄宿制學校,三名支教女生高鳳華、呂文靜和焦陽住在一間十余平米的宿舍裏,兩個架子床、一個衣櫥和一張桌子是這個屋子的全部擺設,屋子的一角放著一個電飯鍋和其他做飯工具,那是前幾期的支教生留下的。儘管簡陋,愛美的女孩子們還是在宿舍裏貼上了各種她們喜歡的圖畫,從而營造出 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盡品嘗一個溫馨的空間。“對我們來説最難受的不是住宿條件一般,而是不能洗澡,只能去縣城裏洗。”呂文靜説,她們只有在每半個月大週末時才能去一次縣城,每次進城大家首先做的就是兩件事:洗澡、買水果吃。去年冬天有一次大家去縣城時突然下起大雪,火車和汽車全都停了,但又必須趕回學校以免耽誤第二天的上課,4個人找了半天才有一名司機答應送他們,折騰回學校時已是半夜時分。

  在下關中學支教的4名男生住在一間窄小的教室裏,相對於女生宿捨得乾淨溫馨,這裡更多了一些雜亂,衣服、籃球和各種雜物淩亂地堆放著,窗臺上十余雙鞋一字排開,很是壯觀。在靠近門口的一張桌子上,兩隻小烏龜正在一個茶缸子裏悠閒地爬行著,男生們捉來的螞蟻在水面漂浮著,小烏龜們卻對這些“食物”不聞不問。

  在這裡教七年級數學和生物的劉波説,一年的支教生活,他們嘗遍了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無論是面對艱難環境的苦悶徬徨,還是看著孩子們學習知識的滿足,或是和其他老師們一起騎著摩托車外出遊玩、打籃球時的暢快淋漓,每一個場景都已深深留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一生永遠珍藏的回憶。

  在支教中 內心經歷碰撞和成熟的過程

 當一件原本不屬於某個環境的事物進入環境後,無疑會引起碰撞。同樣,當這群從小就生長在東部發達地區、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支教生們,來到這片經濟貧瘠、觀念落後的欠發達地區時,所引起的碰撞無異於石子投入平靜的河流。這種碰撞,既有對當地的,也有對全社會的,支教生們的內心這一年來也一直在碰撞著。

 支教生高鳳華説,在東部地區孩子上學受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當她來到這裡時,發現很多孩子初中沒讀完就不上學了。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總喜歡讓男孩子去讀費用較高的私立學校(當地私立學校很普遍),這也就造成了類似平型關寄宿制學校和下關學校等學校裏女孩子多於男孩子的現象。

 對支教生來説,最努力做也最希望改變的就是當地的教育觀念。為此,他們給孩子們講述山外的大千世界,家訪時勸説孩子的父母或是幫助那些學習很好卻在輟學邊緣的學生,為的就是讓每一個好苗子都能成才。

 僅僅依靠11個支教生改變當地教育的現狀,無疑是不現實的,但支教生們的所作所為卻能引起多方面的關注,這就為改變教育現狀帶來了一線希望。

 和記者一起來到靈丘的安利志願者孫志鳳看到當地的現狀和支教生們的生活後,當即通過當地學校聯絡了一個幫扶對象。這11年來,已經有很多像孫志鳳這樣的志願者和不少家庭困難的孩子們結成幫扶對子,眾多山裏孩子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走出了世代耕作的小山村。

除了志願者和孩子們結成幫扶對象,支教生們的行動也得到了政府、社會和熱心單位等多方面的支關注。共青團中央、當地政府、山東大學、安利公司……許許多多熱心的部門和單位都將自己的一份愛心和社會責任傾注到了這片落後的土地上。

  一年支教,對當地教育的變化潤物無聲,這些支教生內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這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使我可以沉下心來好好總結一下過去,規劃一下未來。”支教生尹志明説,相對於大學時光的浮躁,在這裡的每一天他都感覺過得很充實。

  支教生於嘯則告訴記者,一次他罰站一個不守紀律的女學生。“當我知道這個女孩家庭特別淒苦後,很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于嘯説,從那以後他就再也不輕易懲罰學生了,並且學會了把握學生們心理上的細微變化。

◇ 記者手記

願每棵小樹都好好生長

  我在山西採訪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把外面豐富多彩、五彩斑斕的世界猛地呈現在這些懵懂的孩子們面前時,他們是否可以接受?一個孩子的提問也印證了我的這個疑惑:叔叔,聽説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都要端盤子,那上大學還有什麼用?這樣沒有開化的問題讓人沉重。

 支教生們現在正在進行的,就是這樣一種啟蒙,這既有對孩子們教育上的啟蒙,又有對當地家長和社會在思想觀念上的啟蒙。當我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一名支教生時,他説,他們正在嘗試進行分層教育,而現在孩子們最需要具備的就是知識,有了知識,孩子們就會有勇氣和能力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聽到這裡,我從內心對這些支教生們充滿了感激和敬佩,他們不僅用實際行動來改變著我們這個教育資源還不均衡的社會,還一直在不斷地總結思考,那種憂患意識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成熟強大。

 最後用一個支教生的日記來總結這組報道,這則日記的題目是《我們的故事還未結束》,中間有這樣的文字:“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那一幕幕感動的場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件件難忘的事情,就像清晨的朝露,亦或是黃昏的晚霞,在不經意間蕩起一道道漣漪,回蕩在心靈深處。使得,我們要離開了,而支教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