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朝陽區黎各莊實驗學校,6年級的廖慶芳坐在椅子上等待父親辦理入學報名手續。芳芳原來在皮村新利小學就讀,該小學被關停。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侯少卿 攝
去年開學,一名被分流到公辦校的打工子弟學生露出笑容。 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一名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因拆遷關停多次換學校。
原標題:打工子弟校關停 五成學生“原地轉”
今年6月起,朝陽4所打工子弟學校收到關停通知,涉及3000余名學生。朝陽教委表示,將準備充足學位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失學。
一年前的6月,大興、朝陽、海淀、昌平等近30所打工子弟學校相繼收到關停通知,最終共計24所打工子弟學校關停,涉及學生近1.4萬名。關停潮一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去年8月16日,北京市教委對外公佈學生分流方案,承諾“不讓一個孩子失學”,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分流安置。此後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分流至公辦校等措施對轄區內打工子弟予以安置。
一年過去,曾面臨失學危機的孩子們生活的怎麼樣?
今年8月,本報記者多方聯絡,拿到5所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名冊,5000多名打工子弟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涉及朝陽、昌平、海淀等區。
記者從每所學校中,隨機抽取150個樣本,逐一電話核實750名學生的現狀。最終500個有效調查樣本顯示,68名學生進入公辦學校,佔總人數的13.6%;165名孩子離京返回原籍讀書,佔總人數的33%;265名學生仍進入了北京其他打工子弟學校,佔總人數的53%.另有兩名孩子的家長表示,過去一年一直在為孩子進入公辦校努力,“孩子先待在家裏,暫時未確定流向”.
原來的學校消失一年了。
幸運的孩子進入夢寐以求的公辦校,他們穿著統一的校服,完成著家長“咱不比別人差”的囑託;被迫回家的孩子成了遠方的留守少年,在北京出生,在故鄉成長;更多的孩子生活沒有太大的變化,再次進入打工子弟學校,不知下次關停何時到來……
對於牽扯在去年關停風波中的1.4萬名孩子,原來學校的消失是否都意味著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