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平民英雄,構築道德高地;身邊好人,建樹精神標桿。近期,繼張麗莉、吳斌、高鐵成等“時代楷模”産生後,各地又涌現了一大批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平民英雄”、“身邊好人”。他們的善行義舉,反映了新時代公民的責任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彰顯了當代社會的主流價值。
向英雄致敬,釋放更多的愛心;向好人學習,激發向善的動力。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時代楷模》專欄,深入報道各地涌現的道德典型,大力弘揚人間正氣,激勵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擇善而從,推動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文明新風,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力量。
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濉溪路與沱河路交叉口的西南角,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一位中等身材的漢子蹲在幾輛自行車前,一雙粗糙沾滿油灰的手扒著自行車輪胎,不時微笑著和前來修車的人打招呼:“給你的車子抹點油,騎著溜呼。”他,就是被稱為“大好人”的修車人,共産黨員王啟軍。
1965年出生的王啟軍,曾是濉溪縣交通局一車隊的修理工。1994年下崗後,有修車手藝的他決定在街頭擺個修車攤。一天中午,修車攤前來了一名滿頭大汗的小學生,怯聲怯氣地説:“叔叔,我的車子壞了,但沒帶錢,你能幫我修修嗎?我可以把書押在這兒。”看到孩子祈求的目光,王啟軍當即説:“給你免費修車,不用把書押在這兒。”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孩子的父母來到修車攤,連聲感謝並要付修車錢。從那聲“感謝”中,王啟軍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價值,也有了免費為中小學生修車的決定。
善良的王啟軍收穫了義務修車的快樂,他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勵下,王啟軍義務修車的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在修車攤前,立著一塊醒目的告示牌,寫著義務服務的對象。多年來,這塊告示牌換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會增加新的內容:從中小學生、老年人,到下崗職工,再到殘疾人、環衛工人……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向雷鋒同志學習,做一顆永不生銹的鏍絲釘。”王啟軍説。他不僅為老年人免費修理自行車,而且非常關心孤寡老人。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孤寡老人馬紹孟説:“這孩子心腸真好啊!他經常幫助我,逢年過節還帶著禮品和禦寒衣服來看望我,真像是親兒子。”
王啟軍曾有個溫馨的家庭:一位勤儉持家的妻子和一雙懂事的兒女。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身患重病的妻子郭玉芹不幸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王啟軍肩上: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做飯,孩子上學後去修車,11點趕回家給孩子們做飯,下午2點再去修車,傍晚6點回家做飯、洗衣服,晚上10點多再把讀高中的女兒接回家……
“這麼忙,家裏不寬裕,還要義務修車嗎?”身邊的人忍不住勸王啟軍。“作為一名黨員,只要人們需要我,我就一直修下去,生命不息,服務不止。”王啟軍説。
視弱勢群體為親人,把修車攤當做向群眾送溫暖和為民服務的平臺。18年來,王啟軍已記不清義務修車的次數和自己墊付的費用,但他心裏卻清楚地記得:“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麼多年來,我掙得‘謝謝'比錢多。”光明日報記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