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為被颱風吹倒的樹木橫在路中。 深圳市城管局供圖
【閱讀提示】
日前颱風“韋森特”來襲,造成深圳市11.5萬棵樹受損,其中歪斜、斷枝等不同程度受損的樹木有8萬餘棵,倒伏2.8萬棵,與一河之隔的香港僅千余棵樹木倒伏形成了反差。
為何差距這麼懸殊? 損壞數量懸殊
颱風傷樹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此次颱風“韋森特”過境深圳後,一條消息卻被網絡廣泛轉發,刺痛了不少網民的心——
來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深圳全市受損壞樹木約11.5萬棵,其中樹木倒伏28859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此次颱風中,香港政府部門收到的樹塌報告為1387宗。
大批移植導致樹木樹齡太短、短時間內多次更換行道樹導致樹根未穩、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頻繁、樹種選擇不當容易倒伏——這被輿論列為此次樹木大規模倒伏的“4宗罪”。
有人還對深圳快速綠化的模式提出了質疑。
深圳一直被譽為“花園城市”。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05%,各類公園總數達到824個,成為全國公園最多的城市之一。按規劃,到2020年,深圳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50%,建成各類公園1000個以上。
這些質疑,合理嗎? 統計口徑不同
“統計口徑不同,是造成11.5萬這個數字在與‘杜鵑'或香港此次數據進行對比時,都特別‘顯眼'的原因所在。”深圳市城管局綠化管理處副處長吳豪説。
他介紹,據初步統計,颱風“韋森特”致深圳受損樹木達11.5萬棵,而該數據,是對深圳市各區受損樹木的總數統計,其中歪斜、斷枝等不同程度受損的樹木就有8萬餘棵,倒伏的數字是2.8萬棵。
與之相比,2003年颱風“杜鵑”對深圳市內樹木的損毀為2.8萬棵。香港的千余棵是指倒伏數。
“事實上,‘韋森特'對樹木的破壞並不及‘杜鵑'。”他説,“而香港的土地面積、綠化面積都遠小于深圳,新樹也少,並不具有可比性。”
是因樹齡較短、種植過密嗎?
對於深圳市民提出的深圳在2010至2011年迎接大運會期間,短期綠化工程導致樹木種植過多、過密致使此次颱風吹垮大量樹木,深圳市城管局園林與林業處副處長黃添仁説,“2010至2011年,深圳市迎接大運,栽植了不少新樹。這次颱風吹倒的樹木中,的確有不少是樹齡僅1—2年的新樹。”
吳豪也表示,此次受颱風影響的樹木中,不少樹木確係樹齡較短,但是也有不少根係發育成熟的樹木受損,“而且受影響嚴重的區域,都是強風局部區域,整個區域都受到了侵襲,不能從樹齡上進行單一判斷。”
那麼,跟種植過密有關嗎?
黃添仁介紹,“俗話説,樹大招風,樹木種植的密度對於抗擊颱風來説,是有一定影響的”。他説,樹木種植過密,在阻擋颱風時受力就會過大,“受不起力,就會被吹倒。”
為了避免因颱風等自然災害造成樹木受損而給市民生活帶來困擾,深圳市根據規定,在每年3月至6月,每月都會對樹木進行修剪、間伐,“但‘韋森特'是近年來強度最大的颱風,還是造成了大量樹木倒伏,”黃添仁説。
是樹種抗風性弱嗎?
對於此次颱風對深圳市樹木造成的破壞,深圳市民及網友對於深圳栽種樹木品種産生了質疑,11.5萬棵樹受損,是否因為部分樹種抗風性弱,不適合在深圳這個易受颱風侵襲的城市種植?
“深圳市是全國生態園林城市,景觀樹木的種植以小樹為主,”吳豪説,樹木品種有別,根係也有深淺之差,但面臨強颱風,樹木的品種及根係並不能保證其不受颱風之害,“沒有樹木是一定吹不倒的”。
吳豪説,“韋森特”在登陸前及過境時帶來的持續強風大雨對樹木造成嚴重影響:颱風前充沛的降水導致土壤疏鬆,而受強烈陣風影響,局部區域樹木成片損壞。
對於深圳市民提出的取消部分樹種、更換樹種的建議,吳豪表示,深圳市作為生態園林城市,遵循“不造成交通安全影響下,進行廣泛的樹種選擇”。不會因颱風的影響而使某個樹種在深圳消失,但是會綜合考慮市民意見,與行業專家進行探討,平衡選擇樹種,儘量減小颱風等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危害。
黃添仁表示,目前對於受損樹木的恢復工作,以清理影響道路交通的樹木、疏導交通、使其不影響市民出行為主,並儘快對歪斜樹木恢復原狀,對於樹齡較短的樹木也將進一步加固並管養。
如何汲取經驗教訓?
在專家和相關人士看來,深圳倒樹之所以引發網民如此關注和熱議,與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型城市在綠化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有很大關係。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如何從深圳此次樹木倒伏中汲取經驗教訓,值得深思。
城市究竟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樹種與合適的綠化方式與進度,需要妥善把握。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認為,樹種選擇不當,是香港和深圳綠化最嚴重的問題,很多時候城市管理者不知道如何把樹種和地點配合起來。一些種樹點很局限的地方,卻堅持要種很大的樹。
此外,還有土質和空氣質量,例如有些樹不能容忍空氣惡劣,但路邊偏偏就種了這種樹,結局就是樹木生長不良,遇風就倒。
深圳市風景園林協會秘書長黃重遠表示,此前深圳市為了美觀,種植了大量抗風能力差的樹種。如垂葉榕枝葉繁茂,遮陰效果好;洋紫荊花期長,四季盛開。
但是,此次事件提醒我們,在景觀樹種的美觀和安全性上應取得平衡,適當更換成小葉榕和芒果、扁桃樹等抗風性強的樹種。
如何讓城市建設與綠化進度更加有機聯絡,需要有關部門盡心盡力。
仙湖植物園植物與環境研究專家李楠説,“在種植行道樹時,一定要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儘量避免更換,讓樹木的根係得以充分生長。”
(綜合本報記者呂紹剛及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