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我國環保類基金會共93家 財力不強缺少品牌項目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1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關注環保的基金會數量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觀測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關注環保領域的基金會數量已達95家,其中2007-2010年的年增長數都達10家以上。雖然其整體規模還不是很大,但關注該領域的基金會數量正在以快速平穩的方式增長。

關注環保領域的基金會的地域分佈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95家基金會關注環保領域。這95家基金會分佈于全國23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有7個地區關注該領域的數量在5家以上。北京市有27家基金會關注環保領域, 居全國之首。

  原文標題:環保類基金會為何缺少品牌項目?

  近日,國內某網站公佈了一份《關注環境領域的基金會概況》。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關注環境領域的基金會共有93家,在全國2510家基金會中佔3.7%.其中,包括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在內的公募基金會47家;包括北京萬通公益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在內的非公募基金會46家。

  除此之外,在凈資産上,截至2011年末,全國基金會的凈資産總量為582億元,關注環境領域的基金會凈資産總量為38億元。事實證明,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財務實力上,環保類基金會都還處於起步階段。

  2011年末,國務院發佈《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表示國家將積極實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基金會作為第三部門中的重要部分,顯然要承擔不可或缺的責任。

  而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除了數量不多,財務實力不強外,缺少品牌項目也是環保類基金會的共性。鮮有環保類公益項目像“希望工程”、“春蕾計劃”、“愛心包裹”一樣廣為人知。也正因如此,由於沒有公眾獲知度高和值得信賴的品牌項目,基金會在籌款和項目執行上都面臨很多問題。那麼究其原因,是什麼造成環保品牌項目缺失的現狀呢?

  項目選擇:“眼淚指數”低

  作為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環境保護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的負責人--中華環保基金會秘書長李偉一直為機構缺少品牌項目而苦惱。諮詢過眾多公益從業者和專家後,他更願意認同徐永光關於“眼淚指數”的説法。

  他解釋:“所謂眼淚指數,也就説像扶貧、教育等很多慈善項目都有讓人落淚的點,這個點就會感動公眾積極地為其捐款捐物。而環保類項目就不行,它不是直接面對什麼弱勢群體或者貧困家庭,很難激發人本能的那種幫扶慾望。也就是‘眼淚指數'低。”

  同樣關注環保領域的北京萬通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勁也表示,由於環保類項目在選擇上存在局限性,對於公眾的感召力有限,就不容易像傳統公益項目那樣得到公眾關注。

  而尤其對於公募基金會來説,不能有效地動員社會資源,激發公眾捐贈熱情,項目執行就只能通過面向企業籌款來實現。“企業捐贈在捐贈收入中過多,企業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或滲透項目的設計和管理,更不利於機構品牌項目的樹立,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李偉介紹,目前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90%以上的募款來自於企業,甚至一些公益項目就是與企業合作的項目。

  同時,對於關注環境領域的非公募基金會而言,李勁則認為規模不大、時間不長也是其難以形成品牌項目的重要因素。

  項目設計:受益者模糊

  品牌項目的形成關鍵在於項目設計。有專家指出,關注環境領域的公益項目之所以公眾認知程度低,就是因為其項目設計和策劃上存在問題。對此,李勁的解釋是,環境是公共物品,它不能具體落實到某個人身上,從環境到個人的路徑是模糊的。哪一部分是我的,哪一部分是別人的沒有辦法界定。

  “而像教育類項目它就很容易具體落實到特定人群身上,我幫助誰,誰受益,這其中的‘誰'是很容易講清楚的。這樣也有利於項目的宣傳。”

  對於李勁的觀點,李偉表示贊同:好比可口可樂資助希望小學,我資助的就是這所,我可以在這所小學門口挂上標誌。基金會在籌款時可以跟資助人講,你幫助的是誰,甚至像“愛心包裹”的回音卡,一對一,資助者很有參與感。而環保項目呢?你不能給資助方提供一個有效的回饋。

  對此,李偉也感到很困惑,甚至《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出臺以後,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官員曾問他,國家這麼重視環保,節能減排提出這麼多口號和政策,基金會怎麼就不能設計一個相關的項目呢?“能設計一個什麼項目呢?”李偉反問。

  “環境保護是公益領域裏相對高級的部分,它在沒有具體影響到一部分人身上時很容易被忽略。而比如什邡事件,廈門市民因PX(二甲苯)化工項目上街散步的事件,實際上影響是非常大的,就正是因為公共物品影響到了具體人群。”李勁説。

  同時,李勁表示,國內環保類基金會之所以鮮有品牌項目,另一重要原因是很多基金會為資助型機構,資助其它環保類NGO進行項目執行。基金會較少參與其項目設計環節。

  項目宣傳:能力不足

  在國內環保類基金會缺少品牌項目的同時,境外一些基金會的項目卻在我國取得了較高的公眾認知度。其中最為著名的屬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倡導類項目“關燈一小時”.WWF上海項目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萬嘉瑜告訴記者,WWF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類保護組織之一,已經有50多年曆史,在全世界擁有500多萬的支持者和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的網絡。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環保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機構的所有宣傳設計都是在全球網絡的背景下進行的,有著巨大的團隊支持。

  對此,李勁解讀説,類似于WWF這種全球化的機構,所具備的品牌傳播能力,是國內沒有任何環保類組織可以與之相匹敵的。“它在中國取得的傳播效果,實際上是該機構全球積澱在中國的反映,WWF的全球視野和技術支持是國內環保類基金會所望塵莫及的。它的政府關係處理的也非常好,這為它的項目宣傳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對於“關燈一小時”的活動,李偉則頗有微詞,他認為這種有負面聲音存在的活動,機構在傳播上就應該小心謹慎。他表示,目前國內基金會行業環境脆弱,機構應以安全為前提。據了解,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甚至在籌款上也非常小心,如果沒有明確開展的項目,該機構甚至不允許通過支付寶等網絡平臺對公眾進行募款。

  同時,李勁也表示,對於北京萬通公益基金會來講,由於其進行的生態社區項目模式不是特別成熟,機構對宣傳工作也儘量弱化。“因為這個項目還沒能達到可以大規模複製的效果,所以我們在傳播上還是非常謹慎的。”

  項目評估:無參考標準

  北京萬通公益基金會于2008初正式成立。為了更好地對資助和執行項目進行總結、幫助機構決策調整、把握項目發展方向,萬通基金會已經開始籌備5年整體評估工作。

  “5年評估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雖然我不知道有多少基金會在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會做這件事情。”李勁坦言,除了評估所需開支外,機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評估沒有可參考的標準。

  “比如我們做社區環保類項目,在産出層面,很好衡量,有一個直觀的數據,可以準確地告訴公眾這幾年收集了多少噸雨水,達到了怎樣的循環利用,添置了多少有分類標示的垃圾箱,在多少個社區進行過宣傳活動……很直觀。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做項目的根本目的,在更高級的層面,比如給社區的環境究竟帶來哪些改善,人們的意識有了多大程度的提高,這些是很難評估的。”

  “公益項目評估的目的在於客觀地檢驗項目的實施效果,並以此為標準來幫助資金投入者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曾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公益組織進行過項目評估的公益從業人士賀永強表示,公益項目的評估結果要能回答這樣的問題:項目是否精確瞄準受益者?項目是否讓受益者的狀態發生積極變化?他認為環保類項目的特殊性決定其在評估時很難界定其效果好壞,也很難給公眾以直觀描述,依據評估結果不容易對項目制定建設性意見,導致項目在接下來的設計和執行上很難有突破。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環保
  • 基金會
  • 非公募
  • 支付寶
  • 環保投資
  •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