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月21日晚,北京廣渠門橋下一名男子被困在浸滿水的越野車內喪生。面對這樣的情況,司機應該採取何種方式自救?如果車門難以打開,哪種工具是破窗的最佳選擇?近日,專家、網友紛紛支招,眾説紛紜。(《新京報》7月24日)
這幾天,車輛入水無法開門、如何破窗逃生的話題,備受傳統媒體和網友關注,不論有車還是沒車,大家都很受啟發。在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面前,人往往顯得單薄無助。當對外求助無望時,人們只能自救。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急中生智”,緊急時刻,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清醒地意識到,什麼才是自救的最佳方式。
在明知是試驗,不會出現意外的情況下,記者用網上推薦的“汽車座椅上的頭枕”、“汽車內附工具中的拖車鉤”、鐵錘等工具,在一輛國産越野車內做砸窗試驗。結果,在用全力的情況下,男性也無法用頭枕擊破車窗,而鐵錘、拖車鉤等堅硬、重、易甩擊的工具,卻可以將車窗砸破。問題是,即使想到了,每輛車上都預備著鐵錘、拖車鉤等工具嗎?況且,意外發生時,當個人嘗試多種方式處置失敗的狀態下,還能從容而理智地嘗試更多的自救方式嗎?
車輛入水逃生的經歷,對個體而言,稱得上百年難遇,而遇難逃生,不僅僅是暴雨、水淹,還有失火、地震、颱風、空難,以及防搶奪、防強盜、防交通事故、防被綁架、防性侵犯等等,有多少人受過專業的逃生訓練,又有多少人願意提前學習即將用到,或今後可能會面臨的自救常識?更多的人,都心存僥倖。現實中,乘坐飛機時,沒有幾個人認真聽完起飛前的安全解説,更多乘客會將希望寄于空乘人員或飛機上的自動救險系統。
一方面,困境或意外發生後,我們會感嘆自救訓練及逃生課太少;另一方面,有這樣的訓練及逃生課,太多的人又心不在焉。即使學校組織相關的逃生訓練,因為不會列入高考、升學考核,學生多是將其作為一種遊戲方式,缺乏足夠的體會與重視。這種逃生課用時方恨少的現象,值得教育部門、媒體和社會有識之士共同關注。
人類需要依靠科技進步與文明,來發現災害、預防和規避風險,但逃生自救,絕對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你重視還是不重視,也無論你經歷過還是未經歷過專業的逃生訓練,危險都在那裏,用不同的逃生方式或攻略,應對不同的安全威脅。讓每一個人都未雨綢繆,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也應當做得更多。
如何逃生,是一項公共責任,更應該是一種生存技能。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逃生,要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