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幸福廚房”進駐西藏墨脫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13: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墨脫縣背崩鄉小學的學生在“幸福廚房”前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7月20日至23日,南方公益“幸福廚房”進駐中國最後一個不通等級公路的縣——西藏自治區墨脫縣。5名來自廣東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受南方公益“幸福廚房”公益團隊委託,將價值2.5萬元的廚房電器設備等物資送達墨脫縣背崩鄉小學,為那裏的炊煙增添了一分“幸福的味道”。南方公益志願者們還送去了籃球、大米等當地師生最急需的物資。

  艱險路途車輪一直在懸崖邊盤旋

  西藏墨脫素以其神秘莫測的自然風光著稱,但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尚未修通等級公路的縣,其與外界連接的路途之艱險也同樣舉世聞名,有“生死墨脫路”之稱。

  7月上旬,南方日報南方公益負責人在收到廣東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們介紹墨脫當地學生孩子們急盼“幸福廚房”入戶的信息後,迅速與合作夥伴上海貝親聯絡,決定馬上調配資金並確定由中大研究生支教團代表南方公益儘快落實執行“幸福廚房”進駐西藏的意向。一週之內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志願者們開始籌備墨脫之行。7月13日至18日,南方公益志願者、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岳科研在背崩鄉藏族學生的帶領下,徒步進入墨脫,並前往背崩鄉小學考察。

  接下來,志願者們的準備工作除了購買學校所需的廚房物資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運輸物資和人員的渠道。由於進入墨脫的公路沿線非常危險,很多司機都不願意去。最終,廣東對口扶貧單位林芝縣教育局幫助他們解決了物資運輸問題,還有一位開了12年車、一年進出墨脫30多趟的老司機——波密縣扎木村村主任在得知志願者們是去“做善事”之後,也欣然答應親自開車為他們“保駕護航”。

  7月20日,志願者林鴻章、崔可、柳婕妤、謝曉純、張琪一行5人,從其支教駐地林芝縣城八一鎮出發,當晚7時多到達波密縣。21日早上8時,他們從波密再度出發,經過近8個小時,長途跋涉141公里,于當天下午4時到達墨脫。

  一路上,滑坡、塌方、山洪、泥石流幾乎無處不在。“剛下過雨的扎墨公路比去珠峰還要艱險得多,車子一直在懸崖邊盤旋,我真有怕的感覺。”志願者領隊、中山大學第13屆支教團負責人林鴻章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墨脫往背崩僅僅29公里路,他們硬是走了2個多小時,終於在21日當晚6時多到達背崩鄉小學,將“幸福廚房”的物資送達學校師生手中。

  學校原狀廚房裏幾乎沒有電器設備

  “我們真的很幸運,從背崩回到墨脫的當晚,進去的道路就再次被阻斷了,再遲一天或再早一天我們都進不去。”林鴻章説。

  背崩鄉小學坐落在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背崩鄉駐地背崩村,位於墨脫縣西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海拔800多米,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但常年與世隔絕。

  背崩鄉小學始建於1976年1月12日,當時是背崩村民辦學校。全校僅有一名任課教師,在校生25人。校舍面積約70平方米,有30平方米的教室、4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各一間,均為竹木結構。

  在當地政府和愛心人士持續不斷的支持投入下,背崩鄉小學經過33年的發展,目前學校已設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31人,教職工30人。

  根據志願者岳科研在今年7月中旬實地考察所了解到的情況,由於藏區自然條件惡劣,山高谷深,路途艱險,學校學生普遍在校寄宿,有接近200名學生在學校就餐。

  學校已有一間廚房,內有兩眼土灶,兩個大鍋,以及幾個大鋁盆、水桶等。除了一個冰箱之外,廚房裏幾乎沒有電器設備。學生們的飯碗都是從家裏帶來的,因為沒有熱水洗碗,他們的書包都被染上了锃亮的油垢。

  由於學校已經放暑假,志願者們到達時,老師只通知來了10個住在附近的學生。很多孩子都還只在電視上見過志願者們帶去的那些廚房電器設備,他們又好奇又有些怯生生,忍不住還是要湊過來看個究竟。

  這次志願者們送去的“幸福廚房”物資不僅包括冰櫃、消毒櫃、電飯鍋、微波爐、熱水器等全套廚電設備,還有200套學生餐盒以及刀、鏟、勺、桶等廚房必需品,給原來的學校廚房來了一次“全副武裝”。

  下一步送發電機、書籍、文具等

  21日晚上,為防止道路再次被阻斷,志願者們在背崩鄉小學只停留了不到一小時,接著就連夜從背崩趕回到墨脫。到達墨脫後,他們隨即便聽説從墨脫出去的路又被泥石流衝斷了,他們只好在當地暫時休整。

  次日一早,道路被搶通,完成“幸福廚房”建設任務的志願者們踏上歸途,于22日晚上7時左右回到波密。23日,他們再從波密返林芝。

  “一路真是太刺激了,有那麼幾個瞬間我真是在心裏發誓再也不要來第二次了。”林鴻章説這話時,他們正在從墨脫趕往波密的路上,剛剛安全通過一段塌方搶修路段。

  然而,在親眼見證了背崩鄉小學的落後狀況以及當地孩子們的天真淳樸之後,志願者們還是打心眼裏感到這一趟來得“很值”。“如果有需要,我肯定還會來。”林鴻章説。

  不過,在高興的同時,志願者們也意識到自身力量的渺小。“比如説我們送去了電器,但是那裏常常停電,因此我們很後悔這次考慮得不夠週全,沒有給他們送一台發電機。”這臺發電機,儼然成了林鴻章的遺憾,也成了“幸福廚房”下一步的任務之一。

  在全面考察背崩鄉小學的情況之後,志願者們做出了一份更加詳細的需求表,其中包括學校目前仍然急需的字典、書籍、文具、教具、校服、體育器材等物品。此外,志願者們還發現,這所學校雖然貧困,但卻很有特點:學生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收集了許多動植物標本,其中有不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遺體標本。因此,志願者們下一步希望為學校籌集一整套生物學教學用具,包括顯微鏡、望遠鏡、解剖刀具、捕蟲網、標本盒等,讓那裏的孩子充分享受得天獨厚的自然之趣。

  ■相關

  “幸福廚房”建設進入新階段

  南方公益“幸福廚房”公益項目致力於幫扶廣東貧困山區中小學校解決吃熱午飯難問題,自2011年5月由南方日報志願者發起以來,迄今有一年時間,已經在廣東建成64間“幸福廚房”,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得到了團廣東省委、廣東青基會的共建支持,“幸福廚房”不僅在廣東省內穩健推進,同時也開始陸續進駐貴州、四川、西藏等省份。

  據南方公益“幸福廚房”發起人戴遠程透露,未來“幸福廚房”建設的方向將分兩條路走,一方面將繼續攜手團省委、廣東青基會,重點在廣東粵東、粵西、粵北等貧困山區開拓,希望今年內在廣東省內建設“幸福廚房”學校超過200所,爭取讓更多的廣東山區學生吃上熱騰騰的午飯,喝上熱開水。另一方面,南方日報“幸福廚房”團隊還將攜手更多的合作夥伴,向廣西、雲南等偏遠省份開拓。相對於廚房項目開展的數量來説,南方日報“幸福廚房”公益項目組將更加重視每一個項目的質量,因此,“未來南方公益將進一步尋求與專業的NGO、基金會、志願者、社工機構等深入合作,以專業、透明、協作的項目執行方式,達到過硬的項目執行水平。”

  “‘幸福廚房'不是哪一個機構的公益項目,我們歡迎社會愛心企業、愛心機構、志願者們共同參加進來”。

  策劃統籌:戴遠程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趙新星

  攝影:中大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幸福廚房
  • 西藏墨脫
  • 支教團
  • 志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