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微益中國”打造人人參與公益新平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3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過一個星期的熱切期待,付洪林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如願收到了小籃球架和小籃球。課間休息時,學生們玩起了籃球。

  付洪林,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浮邱山鄉會龍小學的一名教師。她所任職的學校是遠離縣城的鄉村小學,雖然有200多名師生,但條件非常簡陋。學校除了兩個破爛不堪的水泥乒乓球臺,就沒有其他像樣的體育器材和設施了。課間休息時,學生們只能在滿是灰塵的水泥地上玩玩小卡片。

  孩子們的願望,是一個名為“微益中國”(www.weiyichina.org)的網站幫助實現的。“微益中國”是團湖南省委下屬的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依託互聯網技術和社會化媒體搭建的微公益網絡捐贈平臺。這一公益新舉措,聚焦鄉村學校和學生諸如教學教具、音體器材、學習用品等實物需求,由經過團組織認證的鄉村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到知名網上商城選擇好物品,再到“微益中國”上進行發佈,愛心網友捐贈並完成資金募集後即將貨款轉入網上商城進行購買配送,開創了一種實現學生所需、教師所求、捐贈可選、實物直達手中的全新公益模式。

  幫農村孩子實現願望

  今年3月下旬,“微益中國”舉行教師志願者招募培訓,付老師被團縣委通知參加培訓課。在培訓課上她了解到了一個叫“微益中國”的網站,在網上發佈一些鄉村孩子急需的物品,以尋求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

  4月18日,付老師在網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發佈了她的第一個公益項目--“其實,我們不想這樣”,還配發了一張學生們趴在地上玩卡片的照片,希望給學生們爭取3個小籃球架和10個小籃球,總價值600多元。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在發佈項目1個多小時後,就有網友對她的項目進行了捐贈,一位網友捐贈了10元。在接下來的15天裏,項目又陸續收到20人次的捐贈,完成了項目的募集金額。募款完成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就由網站的自動郵件系統通知到了付老師。此時,網站的工作人員已經按照付老師發佈的項目需求通過網上商城購買了所需物品。

  感動和喜悅之餘,她急忙把項目完成的情況和照片發佈到網站上,感謝所有幫助過這個項目的愛心網友。而開心的付老師和學生們不知道的是,率先發起這一善舉的網友“候鳥”,到底身在何處。

  “候鳥”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網友,他向付老師的公益項目捐贈了第一筆善款。那天,他在刷微博時看到朋友轉發的一條關於公益項目的微博。他隨手點擊鏈結進入了“微益中國”的項目頁面,項目的需求信息極其詳細,學生們趴在樓梯間的水泥地上玩卡片滿身塵土的照片,讓他深受觸動,他想幫助這些孩子。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點開了“微益中國”,發現網站上有很多鄉村學校的項目需求、捐贈的金額和項目,可以自己選擇,用微博和QQ直接登錄,選擇支付寶、財付通和網銀任一方式進行在線捐贈,可以在線申請捐贈收據,捐款收支一小時自動更新一次實時財務報表。

  “候鳥”的疑慮逐漸打消,他選擇財付通完成了在線支付。即時收到的一封郵件又給了他一份意外的驚喜:他收到了“微益中國”表達的感謝,還有頒發給他的電子版的捐贈紀念證書,上面寫著:每一分愛心都值得尊重!

  項目完成後,付老師上傳了感謝信、項目展示照片和視頻,“候鳥”也通過網站的系統郵件得到這個消息。他看到了學生們拍皮球時的燦爛笑臉,看到了付老師和孩子們表演的並不齊整卻充滿真情的舞蹈。

  開啟實時、參與、互動的公益模式

  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團湖南省委的指導下,經過9個月的努力,2012年3月19日,以實時、參與、互動為理念的“微益中國”正式上線,並在各省青基會的支持參與下面向全社會開放。

  今年3月,結合網站的上線推廣,ID名為“我們的微益中國”的新浪微博,首先進入人們的視野。

  洛陽學院的大學生王元成是最早注意到“微益中國”的人之一。今年18歲的他已是一個公益組織的創始人。憑著一份對公益事業的熱情,他進入了“微益中國”義工團隊。在為項目服務的同時,他還在“微益中國”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專屬基金“小大人公益專屬基金”,每天都會通過這個專屬基金向網站上發佈的公益項目捐出1元錢。

  為了動員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和了解“微益中國”,他用100元兌換成100張1元面值的微益卡,然後自己設計、自己打印,分發給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他在自己的專屬基金介紹中這樣寫道:“我們沒有經濟能力,但是我們年輕,能走能跑,有時間!我希望把這個時間放在公益的道路上幫助更多的人!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孩子們帶去幫助。哪怕一點點!”

  隨著網站的影響一天天擴大,更多的愛心網友知道了網站並經常關注和支持網站上發佈的眾多微公益項目。一位名為shenzhen的江蘇網友尤為引人關注,他每天都會登錄網站進行捐助,有時數十元,多的時候數百元。工作人員根據他所創立的專屬基金“沈振@藍天下的摯愛”了解到他的名字叫做沈振,但是他的職業、住址、真實身份一概不知。

  現在,沈振依然堅持每日登錄網站進行捐助,截至發稿時,他已累計捐助98次,專屬基金達到3225元,有5384名孩子從他所捐助的項目中受益。

  當網站的理念和運行模式吸引了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微捐行列的時候,一些企業和團體也進駐到了微益網,並建立了企業或者公益組織的專屬基金。

  深圳維基飛翔有限公司,是一家小企業,可是,在“微益中國”工作團隊的眼中,它很可愛,很有人情味兒。維基飛翔在“微益中國”上建立了自己企業的專屬基金,隨後又捐助了兩萬元用於“微益中國”推廣而開展的“一份參與,百分關愛”微博六一特別活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另外,公司的老總還自己一次性購買了1萬元10元面值的微益卡,發給員工,號召員工參與微捐。他説,有好事,應該讓員工一起來。

  “微益中國”上還有一個命名為“益網情森”的愛心基金,它是由汽車之家森林人論壇的車友們自發建立的,車友來自五湖四海,通過網絡解惑人生,感悟生活。如今,他們以“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念建立了車友專屬基金,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愛心力量,改變農村孩子的現狀。

  愛心凝聚力量

  湖南青基會理事長彭韜介紹説,“微益中國”通過教師志願者發佈的項目展示,讓需要幫助的學校和孩子的現狀清晰呈現在網友眼前;通過網站實時更新的財務報表,讓參與捐助的愛心網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在了哪;通過項目的實施反饋,讓愛心網友能夠了解到自己所捐助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通過孩子們的感謝信,讓愛心網友能夠體會到被幫助的老師及孩子內心最真摯的感激之情,讓自己更加快樂……就是這樣面對面的感動,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心網友將“微益中國”作為參與公益活動的首選。

  上線至今,“微益中國”已收到1690次捐助,雖然只有49947.66元捐款,只完成了112個公益項目,但卻讓20834名農村學生從中受益。這是沒有宣傳、沒有報道、沒有名人推廣,時間僅僅100余天的數據。

  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陳雪楚表示:“微益中國”是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做好新時期青少年工作的一個嘗試。這4個月的運營表明,“微益中國”能很好地激發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和創造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及時和實在的援助。同時,“微益中國”打造了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愛心捐助平臺,對於推進慈善事業發展和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有著積極的作用。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微益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