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人民日報:“瓷娃娃”公益新生代調查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民日報編者按:7月14日,為期3天的首屆慈展會在深圳落下帷幕,吸引了26個省市區的260家公益慈善組織、104家基金會和12家科研機構參展。去年以來,公益慈善領域持續吸引著世人目光。

  隨著公益事業的發展,各種公益組織和項目層出不窮,但在運行中卻暴露出操作不規範、賬目不公開等一系列問題。愛心捐贈是否基於自願?項目運作是否足夠規範?信息披露是否透明專業?這些無不在拷問著大大小小的公益慈善組織。

  本報今起推出系列調查報道“公益新生代調查”,選取我國公益領域近年來出現的具有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的新生代公益組織,深入剖析,以期為社會提供值得借鑒的公益樣本,探尋我國公益事業發展的大方向。敬請關注。

  有一組對比很有意味。

  中國公益慈善領域一位權威人士日前表示,雖然早已告別寒流侵襲的2011年,但郭美美事件的惡劣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社會捐助仍處低潮。

  但小微公益組織瓷娃娃罕見病關懷中心(以下簡稱瓷娃娃)的情形卻恰恰相反——這個致力於改善脆骨病和其他罕見病患者生存境遇的公益組織,社會捐助從2009年的52萬元、2010年的69萬元猛增到2011年的近400萬元,專職成員迅速增加,各項活動風風火火。

  原因在哪兒呢?

  “我覺得只要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好,捐贈人和志願者自然會來幫你。”發起人、執行主任黃如方如是説。

  “我們每一筆錢都要公開,哪怕一塊錢,所有項目都公開,要讓捐贈人知道他們捐的錢都能起作用、都起了什麼作用。”發起人、主任王奕鷗如是説。

  把信息公開

  “説沒能力公開財務是不對的。你總有能力披露流水賬吧?這是個態度問題,專業程度可以改進。資金來源於社會捐助的組織,沒有理由不公開財務。”  

  中民慈善信息中心發佈的2011年度中國慈善透明報告顯示,千家公益慈善組織樣本透明指數平均分僅為33分,近七成沒有公佈財務報告,“若是以60分為及格線,上線的只有82家,及格率僅為8.2%”。

  而在瓷娃娃的官方博客和期刊上,你能看到他們自成立以來收入和支出的每一分錢,包括他們主要工作的總結報告。在財務支出中對利益相關方和大額支出附有比較詳細的專項説明。瓷娃娃的資金來源80%以上來自於社會捐助,另外有超過10%的資金來自於政府購買服務。

  “瓷娃娃的負責人很重視將財務做得規範。”恩友財務的執行理事付京平説,“大部分比較小的公益組織在財務方面的主要問題是負責人不重視和專業人員較弱。有的為了規避稅收、降低成本,有一些不規範的行為。有些怕麻煩,在程序上不嚴格。這些都可能帶來風險。瓷娃娃在財務上總體做得不錯,我們幫他們搭起了一個相對規範的架子,但還需要繼續完善,在這方面,人員的穩定性很重要。”恩友是一家財務諮詢公司,為多家公益機構做過財務評估與建設。

  可惜的是,瓷娃娃的會計幾個月前因薪酬和現實壓力而離職。目前只有一位出納和一位不受薪的財務顧問。

  “我是他們的志願者吧,主要給一些指導。”財務顧問張芮瑄在接受採訪時笑著説,“瓷娃娃在內部管理流程、科目核算、業務與財務的配合方面還應加強。”

  “沒辦法,招不到合適的人。有一個會計做得比較熟了,也走了。”黃如方為此很憂慮,“我們是從公信力這個角度看待財務的,這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關鍵。一個組織的公信力,其核心是信息的全披露,包括財務公開和工作內容的全公開。”

  但大部分公益組織沒有公開財務,有些將這歸結為自己沒能力,比如不懂財務、沒專業人手等。對此黃如方並不贊同:“這是胡扯。説沒能力公開財務是不對的。你總有能力披露流水賬吧?這是個態度問題,專業程度可以改進。資金來源於社會捐助的組織,沒有理由不公開財務。”黃如方表示下一步將考慮與審計單位合作,進一步規範財務管理。

  把事情做好

  “一個項目好不好,不在於做得大不大、宣傳夠不夠、籌款多不多,而在於是不是真正解決了一部分社會需求、創造了社會價值。”  

  瓷娃娃開展的工作項目從貧困資助、醫療救助到提供信息、公眾宣傳、調查研究再到呼籲促進出臺相關法律政策,有10來項之多,涵蓋面相當廣。對於一個創立不久的小組織來説,“開展的項目是不是太多了?這樣是不是不利於提高服務的專業水平?”記者有些驚訝和疑惑。

  “我們是基於病友需求。需求多樣,所以項目也多樣,因為關注瓷娃娃的社會組織,目前只有我們一家。”黃如方説,“當然,我們這樣的小組織要活下去,也必須多做事,才會有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多資源。”

  在瓷娃娃位於北京廣安門外一處居民樓裏的辦公室,幾個同事圍坐在一個平臺周圍忙碌著,他們都是80後。

  文靜的邢煥萍負責《瓷娃娃》期刊,她把剛剛完成的最新一期送給記者。內容包括組織最新動態、小説連載、病友勵志故事和生命感受,還有這一期社會捐助清單和財務報告。如同封面畫作裏穿著紅裙在海邊吹風的小姑娘,期刊透著一股年輕和敏感的氣息。期刊已經做了14期,每期印刷1500份,免費寄給病友和捐贈者。

  “很多公益組織把做不好事歸結于沒錢,為了錢什麼項目都做,我們從不這樣。其實沒錢也能做事。”長相樸實的黃如方説起做事來很自信,“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決心和智慧。我們一年花的錢很少,但做的事很多。”

  從成立至今,他們支出善款300多萬元,所辦事項有:促成一對一生活救助200多對,開展醫療救助項目150多人次;舉辦兩屆瓷娃娃全國病人大會,共有300多個瓷娃娃家庭參加,出了特刊、做了宣傳……

  訣竅在哪兒呢?“大量的志願者願意幫我們,我們也善於運用社會免費和優惠的資源。特別是,我們的項目實在而且實惠。”

  黃如方説的“實惠”是花錢少,“實在”是契合需求:“比如做期刊,罕見病患者在人群中很孤獨,病友之間相互慰藉很重要,因此寄送到他們手邊的這本期刊非常受歡迎。我們由一位同事負責,加上志願者的幫助,一年10萬元也就夠了。還比如我們的熱線電話,也由一位同事負責,所有成本相當於她的工資,但這卻是我們面向所有病友的開放平臺。”

  “其實,一個項目好不好,不在於做得大不大、宣傳夠不夠、籌款多不多,而在於是不是真正解決了一部分社會需求、創造了社會價值。”黃如方説,“我們最大的難題是怎麼想方設法把現有的工作做得更紮實、更人性、更專業。我們的目標不是籌錢,而是做事。把事情做好,才是根本。”

  把心態擺正

  “不能以為你做的是公益的事情,你就比別人道德高尚。公益組織容易有道德優越感,這是很大的毛病。”  

  如果公益要發展成一個健康的行業,全社會需要走出一個觀念上的誤區。這個誤區,在黃如方看來就是心態。

  黃如方認為,當公益成為一個職業,從業者就要以平常心做工作,不能以幫助人、幫助機構的心態來做。“這就是一份工作,不能以為你做的是公益的事情,你就比別人道德高尚。公益組織容易有道德優越感,這是很大的毛病。”

  從業者要抱持平常心,社會對公益這個行業也應以平常心看待。大家往往比較忌諱談及公益從業人員的薪酬問題,覺得做公益就不應該談待遇。黃如方認為這也是心態和觀念的問題:“這可能要慢慢改變吧。公益事業要發展,勢必要走向專業化、職業化。時間久了,大家就意識到做好事和專職做公益不是一回事了。”

  瓷娃娃一般專職工作人員的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有正式勞動合同,醫保、社保齊全。黃如方的月薪從開始的2000多元到現在的6000多元,王奕鷗目前沒有在瓷娃娃領工資,而是接受了一家基金會每年10萬元的醫療、生活和培訓支持。

  “我們爭取工資水平每年都有些提升,但總體要依據財務的收入水平。”黃如方介紹,瓷娃娃的行政運營費用,佔整個資金來源的30%左右。有些捐贈資金是直接指定給瓷娃娃做團隊建設的。

  談到《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的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時,黃如方認為,如果發錢(把善款直接發給受助者),支出都用不了10%,“但發錢是最沒有效率的。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才能效果更好,但服務有價值,應該給付報酬。在資助之外,我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服務上。這些服務是我們創造的價值,應該獲得酬勞。”

  “這其實也是一個心態和觀念問題,要正確認識社會組織的定位。這幾年,我們辛辛苦苦、踏踏實實地做了很多工作。”黃如方有些激動,“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創造了社會價值,應該獲得酬勞,所以我們也不避諱談論我們的薪水。”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慈展會
  • 瓷娃娃
  • 公益組織
  • 公益新生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