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看英雄事跡和典型報道,常會被他們的豪言壯語所感動,但有時候,當英雄面對鏡頭説出的並不是什麼豪言壯語,而是樸素的家常話時,同樣能産生感動的力量。比如,近來被輿論讚美的“良心油條哥”,因炸油條不用廢油而受讚譽。成名後的他被邀請參加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並與部長們一起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就沒有豪言壯語,而且甚至低調到可能會讓一些喜歡唱高調的道學家感到有損道德英雄的高大形象。
他在演講中並沒有充滿崇高感地談自己為何做出這一利他的行為,而是談“不用廢油”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好處。他算了一筆賬:“剛開始這樣做,擔心成本增加會虧本,每天倒掉三四斤油20多元,每月損失四五百元,但我堅持誠信經營,明碼標價,別人賣4塊錢一斤,我賣5塊錢一斤,沒想到的是雖然成本增加了,價格上漲了,來吃早餐的人卻越來越多。盈利也比原來多了四分之一。”“油條哥”想通過這筆賬傳遞一個觀念:做好事是有利可圖的。
道德有兩種,一種是供在神壇上讓人們膜拜和觀賞的道德,一種是深深地紮根于現實土壤中每個人都可以去接近和踐行的道德。顯然,油條哥所言的“做好事有利可圖”就屬於後者。他並不是通過讓人覺得“自己做不到”而心生景仰的,而是通過“你也可以做到”讓人産生共鳴;他並不是以悲情、痛苦和受損來襯托自身的偉大,而是以共通的人性和人情去感染人、引導人和説服人;他並沒有把道德與利益割裂開來以襯托道德的高尚,而是通過承認“做好事有利可圖”讓道德變得更有人間煙火味。
油條哥對道德的理解,並沒有降低道德的價值高度,而是讓道德變得更加親切,更有親和力。
當下社會對道德的理解,有兩個極端,一種是過度地強調道德的超越性、無功利性,完全將道德與利益切割開來,認為道德完全是在利他動機支配下而做的利他行為;一種是過度地強調道德的功利性,對個人有利是最務實的道德,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兩種極端都不可取,前一種導致了道德虛偽主義,高供神壇的道德標準無法觸及,人們都會説一套做一套,結果就是偽君子氾濫成災。而後一種導致的是道德虛無主義,將逐利當成最大的道德,為了逐利不擇手段,結果就是道德淪喪。
中國當下社會的道德現實,顯然是這兩種極端並存的,一方面是底線一再被突破,道德虛無主義橫行,“逐利”成為壓倒一切的道德;一方面是唱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道德高調,偽善橫行,道德虛偽主義以高尚的名義吞噬著社會的道德根基。這種語境下,“油條哥”所言的“做好事有利可圖”尤其可貴,因為它蘊含著一種可貴的折衷和調和,讓道德與利益很好地結合了起來。他一方面做出飛翔的姿態,又將自己的腳深扎于粗糙的土壤中。
“做好事有利可圖”並不是“油條哥”臆想出來的,而是事實。正如他算的那筆賬,他不用廢油後確實“盈利比原來多了四分之一”,這也符合邏輯和經驗常識,好東西買的人多,信任産生了附加值。利益,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像“油條哥”不用廢油所獲得的“利益”,不僅有這種有形的盈利,更有顧客的讚譽、媒體的讚美和良心上的快樂。內心的安寧,助人的快樂,這些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都是利益的一部分。
有一次與民政部一名官員聊天,剛從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訪問回來的他説,他受到的最大震撼是,發達國家的慈善基金會能將慈善與利益非常完美地結合起來。中國正經歷一個道德重建的過程,在道德塑造上傳遞怎樣一種價值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