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首座NGO金融博物館:用公益形式重塑財富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歷史與現狀”展廳

金融與我們展廳

       用公益形式重塑人們的財富觀

       中國首座NGO金融博物館紀實

       捐錢不如捐專業,專業人才們如果拿出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來做公益,或許會比捐錢或者做義工更有價值。

       在中國天津,一個NGO性質的金融博物館已落成2年了,其發起人是王巍,一個由國有銀行高管轉變成為個體商人,進而被業界稱為“並購專家”的“金融浪子”。他試圖拷貝他國模式,通過創辦這家博物館,與世界同步來幫助中國人了解世界金融,同時也讓世界了解中國金融的發展。博物館專家委員會名單很炫目:吳曉靈、余永定、陳志武、許小年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目,展品也五花八門,亞當斯密的手稿、供銷合作社股票、津巴布韋惡性通貨膨脹貨幣等等。

       中國金融博物館館長白麗華説:“這裡並沒有太多珍貴的藏品,我們也沒有更多的錢去購買價值不菲的物件拿來展示。我們存在的價值在於,用展品勾勒出一條金融發展之路,為人們提供一個接受金融教育、了解金融發展和知識的平臺。”

       這種公益的嘗試會曲高和寡嗎?他們的生存環境和狀態如何?又有怎樣的困惑與挑戰?

88歲的劉爺爺是金融博物館內年紀最大的志願者,他正在展示一種幾乎已失傳的老式錢莊的記賬技術

       在位於天津解放北路老金融街上的中國金融博物館內,88歲的劉爺爺穿著老式錢莊學徒褂子,端坐在攝像機前,擺弄著一套古老的記賬箱。他所展示的是一種幾乎已經失傳的記賬技術,在中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曾在錢莊當過學徒的老人還掌握著這項技術,而劉爺爺面前這臺攝像機,正是為了將這種烙印著中國金融發展痕跡的歷史完整記錄下來而架設的。

       幾個星期之後,這份珍貴的影像資料通過中國金融博物館展廳內的電視全天循環播放,供每位前來參觀的客人觀看。劉爺爺則作為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不遺餘力地為來客們介紹館內所展示的有關中國金融的歷史與發展。像劉爺爺這樣的老年志願者,博物館內還有幾位,他們的講解被官方及來賓們親切地稱為“口述金融史”,令不少來到這裡吸收金融知識的客人們宛如親身經歷了幾百年的金融變遷。對於金融博物館的開創者們來講,劉爺爺等志願者以及“口述金融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同時也成為他們實現金融教育的公益意義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與世界同步的金融理念

       天津的解放北路是一條具有百年曆史的金融老街,曾經大量錢莊、商會都聚集於此。中國金融博物館所在地原址便是曾經的法國俱樂部以及法國商會所在地,從天津火車站出來,過了解放橋就可以望見。這是天津市政府特別為籌建這間金融博物館所挑選的風水寶地,希望這個創舉的發起人可以順利地讓中國第一座具有NGO性質的金融類博物館落戶天津。這位發起人便是王巍,一個由體制內高管轉變成為個體商人,進而被業界稱為“並購專家”的“金融浪子”.

       之所以被外界稱為“浪子”,大體因為王巍這麼多年來一直不安分。在中國銀行呆過,在單位挽留下堅持要停薪留職去美國,回國後參與籌建南方證券一直做到副總裁,在中國股市最熱鬧的時候卻選擇了辭職。“下海”後,他仍然到處“折騰”,搞了兩個行業協會,還著書立説,跑到商學院給人講課,要制定行業規範,得了一個“中國並購之父”的諢名。

       不安分了許多年,滿世界的到處飛,有幾個地方給王巍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象--美國的金融博物館、日本的貨幣博物館以及英格蘭的銀行博物館。在美國,金融交易、投資問題、貨幣和銀行業務經常使很多人感到錯綜複雜、困惑難解。為此,位於紐約曼哈頓金融區中心的美國金融博物館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華爾街以至整個國際金融世界。日本和英國的同類型博物館在當地所起到的作用也亦然:為人們提供比書本更易於接受的金融知識,通過感官體驗幫助人們直觀接觸金融世界,教育並培養人們的金融意識和技能。於是王巍在想,在中國,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家類似的博物館,與世界同步來幫助中國人了解世界金融,同時也讓世界了解中國金融的發展呢?

       於是在2010年,中國金融博物館不聲不響地建成並且開始對外迎接來客。沒有大規模宣傳,也沒有商業贊助,僅靠著王巍的個人投入與影響力、中國諸多有分量的金融人物支持與捐贈以及天津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與公益的聯姻初具雛形。

館長白麗華的“辦公室”更像是博物館二層展品的一部分

       博物館的NGO模式

       《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對於博物館有著如下的定義: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並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證。這段話被王巍寫入中國金融博物館的開館銘義。而他對於成立金融博物館的初衷則這樣描述:金融是一種制度安排,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取捨,更是一種充滿創造力和激情的朗朗大道,我們需要通過充滿爭議的金融事件來體驗歷史,與毀譽參半的金融人物一起感受人生。

       基於這樣的初衷,順利落成後的中國金融博物館成為國內首傢具有NGO性質的金融類博物館,它與美國金融博物館、日本貨幣博物館及英格蘭銀行博館結成博物館聯盟,在大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架構上則基本參考美國金融博物館的經驗,力圖走一條國際化的發展路線。金融博物館的展館面積約2400平方米,館內收藏了中國各個時期大量的貨幣、金融票據以及其他金融實物。博物館的展覽陳列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八個專題,包括金融歷史和現狀、金融與我們、中國貨幣歷史、金融危機與金融海嘯以及各種專題展覽。“這一展綱是由陳志武(著名經濟學家)親自起草的,非常符合世界及中國金融發展的脈絡以及國人渴求的金融知識結構。”博物館館長白麗華介紹道。

       白麗華與王巍是大學同學及老朋友,在擔任金融博物館館長之前,她是天津大學工程管理學的教授。當王巍想給博物館物色一位既懂建設、又懂管理、還懂教育的館長時,這位老同學成為大家推薦的對象。“辛苦並且不求什麼回報。”這位年逾五十的教授這樣描述她的館長生涯,“關鍵是我們對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方式的一致認同促使雙方最終攜手合作。”

       白麗華的“辦公室”位於博物館二層一間藝術品展廳內。説是辦公室,實際上就只有位於展廳一角的兩張破舊的桌子,一張屬於館長,另一張則是供副館長使用。兩台筆記本電腦,一個熱水瓶、兩個茶杯、幾支筆和一小摞資料,管理者們的全部家當也就如此了。“加上長期服務的志願者,整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不過十人,再加上我們本身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非營利機構,辦公條件簡陋一些很正常。”白麗華説。

       認同自己所從事的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行為”,是促使白麗華等人組建成為博物館運營團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種公益的概念在這裡絕不僅僅是不收門票那麼簡單。恰恰相反,每位進入金融博物館的參觀者需要支付10元的門票費用。

       “其實原本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博物館劉副館長解釋説,“但由於這裡地處天津火車站周邊和金融街景區,常年遊客都非常密集,我們發現由於博物館免費參觀,並且內部裝修尤其是廁所的設施非常好,於是有很多人會跑進來休息、避暑甚至是上廁所,但完全不關心展覽的內容。無奈之下,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收取門票費,保障真正參觀者的權益。”

       不過,每人10元的門票收入是無法保障博物館的正常運營的。據透露,金融博物館自開辦以來,每年的運營成本大約在200萬元左右,大部分來自王巍和天津市政府的支持。“資金上目前來看雖然沒有太大的壓力,但如果想讓事業取得更為長足的發展,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白麗華説。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資訊
  • 金融博物館
  • 財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