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月27日,廖樂年等十人獲頒“廣東好人”獎,廖樂年現象和廣東好人特質,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廣東省文明辦常務副主任柯文仲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認為,廣東素有慈善之風,廖樂年這樣一個真實的慈善人物,既折射着南粵的慈善傳統,又展現出新的特質,那就是慈善的內涵可以更平實、更快樂輕盈。
南方日報:您認為廖老師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柯文仲:“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那樣的英雄是少見的,而普通人用自己樸實的愛心持續不倦地澆灌這個世界,更讓人動容。
廖樂年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最感人之處,在於一言一行皆如父兄師長、知己益友,很近很真實,而不是一開始就高舉道德大旗。
南方日報:廖樂年是長年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客家人。這十年來,他在廣東一個邊遠山村撒播慈善種子,桃李滿天下。您認為這跟廣東的文化、社會環境是否有着某種聯絡?
柯文仲:廖樂年老師的善行,主要在於他個人的選擇和努力,同時與廣東的慈善傳統緊密關聯。廣東素有樂善好施之風,是全國最早開展青年志願服務的省份之一。今年4月,福布斯發佈最新中國慈善榜,榜單顯示,100位上榜企業家(企業)現金捐贈總額為47.9億元,其中,有21名富豪是廣東的,捐款總額為16.4億元。還有媒體統計,八屆中國慈善排行榜上的52名“十大慈善家”中籍貫廣東者最多,佔總人數的15%.當然做慈善,不僅僅是捐錢。廖老師的故事就很好地説明了這一點。
南方日報:您認為,廣東好人的特質是什麼?
柯文仲:廣東人歷來低調,喜歡默默參加慈善,但廣東好人、廣東慈善最大的優勢也在這裡,他們致力於將慈善轉化為全民性、普遍性的民間行動,在官方組織的行動之外,這一點,值得我們廣東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