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一個農民“千里走單騎”的獻血人生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高永華在甘肅蘭州普及宣傳獻血知識。

▲為了宣傳獻血,高永華走南闖北。圖為他經過海拔超過4400米的西藏高爾寺山。(高永華 供圖) 王一赫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



  “我騎車去各地獻血、宣傳,就是為了讓別人看到雖然我年歲大了,但是身體健壯,讓大家認識到獻血是一件好事。”

  高永華,一個地地道道的福州農民。在過去的13年中,他騎壞8輛自行車,更換了100多條車胎,踩爛了40多雙膠鞋。從三亞的天涯海角到東北的漠河、丹東,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的西藏,從港、澳、臺到雲貴高原,從內蒙古大草原到新疆的伊犁、喀什,他奔波近10萬公里,獻血112次,獻血總量達7萬多毫升,被譽為“中國獻血大王”……

  多次在獻血途中遇險逃生的老高覺得“心不死人就死不了”,他“要一直做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他能有個事兒做也挺好”

  1995年,城市擴建,高永華家的地被徵,51歲的老高突然從農民變成“閒人”。賦閒後,高永華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報讀書。“老高不會打麻將,也不下象棋,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到大街上去溜達,看看路邊的廣告報紙啊,要不然就去圖書館看書。”妻子説。

  無所事事中,高永華想做點事兒。但他一無知識,二無一技之長。做點什麼呢?一次偶然的機會,高永華看到了一篇名為《熱血可以挽救生命》的報道後深受感動,在查閱了相關書籍之後,他決定獻血。在他看來,獻血就是自己能做想做的事。“不需要什麼知識和技能,做起來很容易,不用求人,也有益社會。”

  起初,怕家裏反對,高永華偷偷獻血,每三個月一獻,直到有一次記者找到家裏,老婆孩子才知道。家人反對過,怕獻血傷身體,萬一再感染傳染病,傳到家裏就不得了了。這時老高總説:“我一獻血,身體就健康了,你看我肩周炎也好了,腰也不疼了,況且獻血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又能夠幫助別人,多好。”在老高的堅持下,家裏人也就不攔著了,“他能有個事兒做也挺好。”妻子説。

  1997年,正值香港回歸之際,高永華決定騎車去香港獻血。6月13日,從福州出發途經廈門深圳到達香港。遺憾的是,由於是特殊時期,人們進出香港都受到嚴格控制,老高只得返回。香港回歸後,高永華再次申請入港,經過近半個月的時間,7月28日,審批終於通過,高永華進港如願獻血。

  在香港,高永華第一次知道了“義工”這個詞。“到了這裡,我真是眼界大開。看到了很多義工,當時咱們這邊哪兒有這些啊。”他説,“很多人沒事的時候都來做公益活動,就像我們的志願者一樣。”

  從香港離開,高永華開始向台灣進發。在台灣,社會獻血的普及讓高永華深有感觸。他看到很多人積極獻血,甚至連70多歲的老人都在身體力行。回來後,高永華決定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倡導人們無償獻血。

  “真正的死亡在自己心中,心不死人就死不了”

  每次出行,老高都事先在家設計好詳細路線,但有幾次還是遇險了。

  2004年7月,高永華騎車進入嘉峪關。由於對路況不了解,在途經大戈壁時,高永華被兩旁的“酷景”吸引,眼睛只顧看兩邊而忘了看前面。就在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坑,當時正值下坡,車速飛快,老人來不及反應,連人帶車摔在了地上,幸好人沒什麼大事,但是車子的鋼條摔斷了,走不了了。高永華慌了,汗瞬時流遍了全身。“在這個荒無人煙的戈壁裏,車子壞了意味著要被困在這裡甚至有可能沒命啊。”慌張過後,高永華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修車工具,開始動手修車了。他費勁地把斷口處折成90度,重新鉤到車輪圈上,經過一番折騰,車子能走了,高永華舒了一口氣。事後,他感嘆道:“經過了這次事,我覺得真正的死亡在自己心中,心不死人就死不了”。

  高永華騎車從北疆下伊犁去阿克蘇宣傳獻血。一次,中午過後,高永華渴得厲害,喉嚨熱得就像要炸開了一樣,他本能地打開水壺,卻發現沒水了。由於經常要騎車各地跑,高永華都會把水備足。“這次疏忽了,之前把水喝得太多了。”還有40多公里才到阿克蘇,路上人煙稀少,“完了,完了,難道這次要過不去了嗎?”缺水讓高永華的意識變得有些模糊,正在看似無望的時候,他迷迷糊糊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片哈密瓜地。“有這麼巧嗎?”高永華以為自己看見了海市蜃樓,趕緊用手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啊,是疼的,疼的,這不是幻覺,是真的。”他趕緊騎車上前,也不知道瓜地主人在哪,高永華抱著瓜就吃了起來。“老天爺又一次眷顧了我這個老頭子啊!”他感嘆道。

  簡樸的生活,偶爾還會面對質疑

  高永華的老家拆遷後被補了三套房,一套自己住,剩下的租出去,每月大概2000~3000元,這基本上是老兩口的全部收入。

  “一年中,老高得在外面7、8個月,在家也就4個月左右。在外時,我每月平均要給他打1000多塊錢,有時候還要多一些,他喜歡做就讓他去做吧,現在家裏負擔也不是很大。”妻子説。

  溫泉村村民林良生是高永華十多年的好友。在林良生眼中,高永華是個非常正直、直率而且富有愛心的人,生活儉樸,甚至有些不講究。老高每月1000多元錢生活費,每天花費不能超過40元錢,所以常住最便宜的賓館,吃饅頭就白水,林良生特佩服高永華什麼都不顧的執著。

  也有人質疑高永華。有一次,高永華在貴陽宣傳獻血,一位鞋廠女工拿著報道老高的報紙找他核實情況。面對懷疑,高永華把自己五十多本獻血證拿給她看,女工被感動了:“一個老人尚能如此,我們年輕人還不如老人嗎?”説完,她就去獻了血。

  雖然到處奔波,但是老高卻並不孤獨。

  “阿福(黃福榮)管我叫老哥,我也非常敬慕這位香港老弟,以前每過一兩年,我都會借獻血的機會,去香港找他聚聚。”

  阿福是名香港義工,聽説了老高的事跡,非常想見他,並在獻血過程中成為知己。

  “我給他講了很多我獻血的事情,我們有説不完的話。我們也不管年齡上的差距,就結拜成了兄弟。”高永華説,“他總是叫我高大哥,我就叫他阿福老弟。”他們一同北上,一同挨過餓,一同爬過山。

  在北京,兩人住在15元一晚的小店裏,房間又潮又濕,還能看到頂上的蜘蛛網。起初,高永華怕阿福住不習慣,阿福卻連説:“高大哥這麼大歲數都能住,我有什麼住不得的。”

  高永華永遠也忘不了。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地震,正在為籌建當地孤兒院進行宣傳的阿福永遠地留在了那裏。高永華説:“本來我還想去玉樹看他,沒想到他就先走了,讓我遺憾終生。”消息傳來,高永華悲痛萬分,馬上奔赴香港,送阿福最後一程。後來他還親自帶著為阿福特製的事跡展板,去玉樹追奠。高永華説,阿福人雖不在了,但他會永遠記住這個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