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昨日,記者收到小梅珍父親陳慶林的電話,對於社會的踴躍幫扶,陳先生表示非常感謝,同時他還透露,小梅珍的病情開始有好轉的跡象。治療的部分費用解決了,電話中的陳父聽起來沒有那麼憂心忡忡。不過,對於一個尿毒症患者而言,艱難的挑戰剛剛開始。假設情況順利,小梅珍有機會換腎,那又將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假設換腎手術順利,後續的抗排斥治療,又是一個煎熬的過程。
"對於這些求助個案,由於人手的問題以及後續的跟蹤比較麻煩。我們一般都不主動涉及。"網友"陽光"是中山清風自遊人公益網站的發起人,該網站一直致力於助學等公益活動,對於這些求助的個案,"陽光"表示,只有建立起相應的志願服務制度,長期不懈與這些求助對象進行聯絡,及時反饋他們的困難和現狀,才是善始善終的做法。
中山車友論壇的車友們和麥田中山的志願者們,此前也為備受中山市民關注的因無錢治病而將病重女兒拋入水庫的貴州男子朱友志進行幫扶,募捐救助其患地中海貧血症的女兒小朱玲。前日,車友代表們將募集到的第三筆善款7743.5元送到了朱家,整個活動從1月17日開展,歷時三個多月,共籌集善款18049.5元。"由於幫扶對象的疾病一般都須長期治療,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忙籌款,至於後續的幫扶,由於精力有限,也很難一直堅持下去。"發起者表示,他們能做的就是定期安排志願者到朱家探訪,陪小朱玲聊天玩耍。至於以後該如何幫下去,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媒體不報道、市民的關注度下降。這些弱勢團體在聲勢浩大的幫扶過後,還必須長期獨力面對困難。"長期關注媒體救助個案的陳小姐表示。作為一名愛心人士,陳小姐常常給幫扶對象匯款。"每次見到媒體刊登一些需要救助的對象時,我會給予力所能及的事,按照我的經濟能力,我也能長期給予幫扶,但除了捐款,我們的社會還能給予他們什麼呢?"
去年本報參與報道的"救治腫瘤青年張富國"事件,同樣獲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許多網友表示,希望有志願者團體可以形成愛心接力,對張富國進行長期的幫扶。不過,上周記者探訪發現,關愛過後,張富國與家人同樣必須獨自面對艱難的術後康復,幸好,此前一直給他送藥治病的民間熱心中醫楊君衡,依然守護著張富國。每週,楊君衡至少去一次南朗的張家,了解張富國治療的近況。"楊醫生不是志願者,但他的行為體現了志願服務的精神。"市民方先生感嘆道。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社會各界為小梅珍募集的善款達到約15萬元(不完全統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媒體對於小梅珍的報道也許會漸漸淡化,市民的關注也會逐漸減少。但小梅珍與她的家人依然要面對疾病的挑戰。除了捐款,我們還能給予小梅珍們什麼樣的幫助呢?這也許是捐助熱情退卻後,留給我們的長期思考。而思考的對象,包括小梅珍、小朱玲、張富國們,他們除了需要捐助,需要我們長期的關懷和愛心,更需要社會有一個完善、長期的幫扶制度,幫他們擺脫疾病,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