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4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眼癌母親”背後的 兒童大病保障困境
2011年3月22日,廣州。一位來自湖北農村的母親抱著患有眼癌的女兒跪地前行,以求自稱"廣州的富家公子"的網友能夠兌現承諾。這名網友説如果她能在廣州街頭抱著孩子跪爬1000米的話,立即讓人當場捐錢2萬元。雖然這一幕隨後被確認係該網友操作所為,但農村家庭因孩子患有大病無錢就醫而走投無路,卻是無法被漠視的事實。
2011年3月21日,北京。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執行主任張雯收到江開永發來的短信,內容是又欠了醫院1.8萬元,如果不能及時繳清的話,將不得不再一次面臨勒令出院的命運。江開永的女兒不足兩月,患有小腸閉鎖,孩子的母親因妊娠脂肪肝而難産去世,為治療妻女已經舉債十幾萬的江開永欠下醫療費被要求出院,無奈之下,他與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取得了聯絡,該基金會償還了拖欠的醫療費1.6萬元,孩子得以繼續治療。
相近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令人揪心的家庭悲劇交替上演。
城鎮兒童大病醫療的不足
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原本計劃為江開永的孩子募集4萬元,但如果償還新欠的1.8萬元醫療費,救助費將剩餘不多,接下來還有二期手術。張雯感到很焦急:"錢肯定不夠用了,有幾筆已經敲定的捐款還沒有到賬。"她表示要繼續為孩子募集善款。
該基金會是專門從事中國孤兒和困境兒童救助的民間機構,其助醫項目以0~14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尿道下裂以及其它各類病殘的貧困家庭兒童及孤兒為對象,為他們籌備手術費用。像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這樣的民間慈善機構,正承擔著部分兒童大病救助的功能,作為兒童大病醫療保險體系的補充,為現有醫保制度設計的缺口設置了一道防線。
目前,獨立的兒童醫療保險制度尚屬空白,在城市中,兒童被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則是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此之前,有據可查的政策要上溯到1954年,當時"國家政務院"的一項職工勞動保障通知裏提到,"城鎮職工家中無經濟來源的父母和未成年兒童,可享受醫療費用的50%."此後便沒有新的政策出臺。
直至2007年,國務院決定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作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輔助性手段,2010年在全國全面推開,逐步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少年兒童即被囊括其中。這項政策以大病統籌為主,兒童住院和門診大病支出能夠實現55%~65%的報銷,其基本精神就是"保大病".
北京作為首批79個醫療保險改革試點城市之一,于2007年開始執行"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是每人每年100元,個人或家庭繳納50元,財政補助50元,2011年年初開始,個人繳費部分增加到了100元。超出650元起付標準的醫療費用,可按70%的比例報銷,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最高可報銷17萬元。17萬元的最高報銷額度能夠覆蓋主要的兒童大病,滿足基本的治療費用,但是對於那些治療費用超高的病種,仍不能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
以白血病為例,低危、中危的患兒在2~2年半的治療時間裏至少要花費8萬~10萬元,如果是高危,要考慮骨髓移植,費用則達30萬~40萬元。而其他城市的支付水平與北京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哈爾濱最高支付限額為3.5萬元,成都則規定累積不超過8萬元,大部分城市的支付額度都不足10萬元。城鎮兒童大病醫療保險並未實現全面覆蓋,支付最高限額的水平仍不能滿足特大疾病的治療費用,這使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中的兒童大病醫療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