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1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曾志攝影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 曾志攝影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 曾志攝影
中國網3月8日訊,今天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召開記者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副部長姜力、竇玉沛圍繞“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題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發佈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民政工作的基本職能是保障基本民生,發展基層民主和社會自治,提供專項社會服務和支持國防軍隊建設。
李立國介紹,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539.5萬人,農村五保對象554.8萬人,城鄉6648.5萬人次得到了醫療參保參合資助和直接醫療救助。
16個省份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各地為城鄉低保對象和五保供養對象等困難群體發放了物價臨時補貼。貫徹實施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全年下撥救災資金113.44億元,救助受災群眾9000多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858.4萬人次,幫助重建倒塌民房58.5萬戶。
建立完善孤兒保障制度,中央財政安排孤兒基本生活費專項補助資金25億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從5個省份擴大到12個,有7個省份建立了高齡老人補貼制度。
福利彩票年發行量達到968億元,可籌集福彩公益金297.08億元。加強了婚姻登記服務規範化管理,加強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深化殯葬改革,推動一些地方制定了惠民殯葬政策。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工作都有了新進展。
李立國表示,2011年,要進一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強和創新相關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提高救災應急水平,健全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社會養老服務,落實孤兒保障政策,改善優撫對象待遇,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加強烈士褒揚工作,深化城鄉基層民主,統籌城鄉社區建設,改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提高地名管理、婚姻登記、殯葬管理、收養管理、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加強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和志願者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五部門聯合發佈文件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去年以來我國物價總體水平上漲速度比較快,對百姓生活,尤其是困難群眾的生活影響很大,對此,李立國表示,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兩次採取了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的措施。
為了在物價變動形勢下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前幾天由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一個文件,制定了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和補助水平同物價波動挂鉤的聯動機制。按照“短期波動發放補貼,持續上漲調整標準”的原則來建立困難群眾生活保障與物價波動挂鉤的聯動機制。這個文件將在全國各地得到普遍的貫徹落實。
授權深圳基金會登記試點 "壹基金"得以落戶
關於“壹基金”落戶深圳,李立國説,民政部作為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一向是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制定的對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與監督管理並重方針。所以我們對“壹基金”的登記和作用發揮問題,既是一向關注的,也是認真研究的,還是給予了支持的。
如同媒體界和社會各界已經了解的,“壹基金”最初是在紅十字基金會作為一個分支機構來開展活動的,2008年他們就在上海民政部門登記註冊了非公募的基金會,去年11月份又在深圳登記成立了公募基金會。此前這些過程,顯而易見,民政部門都是給予了大力支持的。
這次能在深圳登記註冊和更好地依法開展活動,也是民政部對深圳民政局給予了基金會登記試點的有關授權。前年7月份,民政部和深圳市政府簽署了《推進深圳民政事業綜合配套改革合作協議》,其中不僅支持深圳市民政部門對工商經濟類、社會福利類、公益慈善類的社會組織可以直接登記,而且還明確授權深圳市民政部門可以對基金會和跨省區的行業協會、商會進行登記管理的試點。
"明天計劃"已為3萬多孤殘兒童進行手術治療
李立國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從2003年開始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2005年開始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分別在2006年覆蓋所有農村,在2008年覆蓋所有城市。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不斷加大醫療救助的投入,在投入資金數量上中央財政已經由2003年的3億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09億元,同時地方財政也在不斷加大醫療救助的投入,因此去年醫療救助的支出總額達到了152億元,醫療救助去年已經是救助了6000多萬人次,其中資助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000多萬人次,直接實施醫療救助1000多萬人次。
民政部從2004年開始,就制定和實施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為收養在兒童福利機構中的孤殘兒童進行手術治療,已經完成了3萬多例,並且民政部還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同其他一些社會力量合作,開展了治療疝氣、唇腭裂等疾病的行動,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增加流浪兒童救助站 "十二五"將推廣至人口大縣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流浪兒童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現象,根據溫總理的批示,我們最近抓緊進行了調查研究,對流浪兒童上街流浪的情況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這裡面主要是家庭貧困的原因,也有家庭變動産生的父母離婚或者父母判刑或者隔代家庭,同時也有一些教育方面的原因即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壓力過大,出現逃學的問題,也有一些孩子學習不好,受到了歧視,産生了出走的問題,還有一些社會的原因,一些不法分子拐賣、脅迫、利用孩子來流浪乞討或者從事犯罪活動,
竇玉沛説,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具體的措施,還要和有關部門協商,這個問題共涉及到19個部門,要和有關部門共同商量。
竇玉沛透露現在初步方案有幾個方面:第一,要源頭治理。要依靠基層政府,鄉鎮、街道政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從源頭上做好工作,特別是要加強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第二,要分類施策。對於利用、脅迫、拐賣甚至殘害兒童從事流浪乞討,或者犯罪活動的,民政部門將配合公安部門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
第三,要完善設施。我們現在在全國已經有1400多個救助站,同時,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就建了310多所流浪兒童救助中心,下一步我們在“十二五”期間要在一些人口大縣和一些流浪兒童比較集中的地方,在縣一級再建設一批流浪兒童救助中心。
第四,要完善法規。第五,要動員社會參與。在社會參與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像北京市發動社區發現和勸導、護送他們到救助站;也懇請廣大的公眾能夠參與進來,或者有些依法登記的組織參與進來,至少對於發現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脅迫孩子乞討或者犯罪的向公安部門進行報警,發現生活無著的向民政部門提供救助方面的信息,或者直接參與護送、勸導他們到救助站。
制定"十二五"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規劃
養老社會服務的問題,竇玉沛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現在我們提出來要建立一個養老社會服務體系,這個體系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養老機構為支撐,資金保障與服務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務與選擇性服務相結合,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服務體系。為了使這個服務體系能夠落到實處,在這次人代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且民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已經制定了“十二五”期間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專項規劃,不久將由國務院發佈實施。
根據規劃,將從幾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積極地鼓勵社會團體和企業從事居家養老方面的服務,同時我們也在推進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建立養老服務的熱線、養老服務的求助系統和救援系統。建立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第二,加大社區養老服務的設施建設,一是社區的日間照料,二是社區的上門服務,三是加強機構建設。在機構建設方面,我們要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一批供養型、頤養型、護理型和臨終關懷型的一批養老機構,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來的目標,養老床位將達到千分之三十。
為了實現這個一目標,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我們要動員社會力量來投入,國家已經制訂了一系列在規劃用地、用水、用氣、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同時我們也歡迎境外,包括港澳臺地區企業和社會團體來投資建設養老服務事業。
善款去向不透明有阻慈善事業的發展
就慈善事業發展的問題,竇玉沛表示,現代慈善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近年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的自然災害,激發了公眾和海外華僑華人和國際組織友人捐贈的熱情,也極大地推動了慈善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們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下一步主要想從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完善立法。民政部從2006年就開始著手草擬《慈善事業法》,2008年已經把《慈善法》的議案報到了國務院,但是現在對慈善領域的一些問題,各方面的認識不一樣,包括專家、學者,現在這個法還沒有出臺,但是可喜的是我們地方立法現在走在了前面,去年江蘇省率先公佈了地方慈善條例,緊接著是湖南,現在幾個省市的慈善條例已經基本成形。
第二,要大力弘揚慈善的理念,宣傳慈善的文化,營造慈善的氛圍,讓慈善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動或者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社會的時尚。
第三,要培育發展慈善組織。
第四,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透明度。
竇玉沛同時表示,現在我們社會上的愛心很多,但是大家都把錢捐出來,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透明度不夠,這樣也傷害了一些慈善捐贈者的熱情,也引發了一些質疑,這對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最近我們正在起草關於慈善捐贈透明的指引辦法,進一步對慈善組織和慈善行為進行規範,積極引導推動慈善的公開、透明。
公益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