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跟訪農民工 了解不同年齡段的他們找工時迥然不同的心態
企業“用工荒”,找工的人“心裏也慌”,每天,成千上萬的人來到廣州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對於他們而言,這是新的開始,有失落,也有期盼,還有改變。
“闖蕩”全國多地20年的務工者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打工的目標很簡單:回家蓋個小樓,買臺彩色電視,有個錄音機,但現在都變了。
到底變成什麼樣了,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機會,不同年齡層次的招工者又是怎樣的心態?他們到底追求什麼?是高一點的薪水,還是自己頤養天年時更體面一些,或許能在這座燈火通明的城市中獲得的一份尊重?
本報記者再次深入形形色色的揾工大軍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文/記堵:楊進、郭曉昊、李大林、葉卡斯
“60後”
找工不挑剔盼得到尊重
昨日下午,記者在位於天河某小區會所裏的一家家政服務公司看到,有不少40歲上下的婦女前來找活兒幹。
“ 五期有個住戶請保姆帶孩子,月薪1800元包兩餐,哪個願意去?”“1800元有點低吧。”幾位婦女湊上前去,圍著工作人員問個不停,從河南來廣州打工的46歲的張英也在其中。“我在這附近幹了好些年了,也有帶孩子的經驗,做這份工作很合適的。”張英向工作人員“推銷”自己。
張英告訴記者,她來廣州打工已經十來年,一直做保姆、月嫂、鐘點工。
張英覺得在城裏打工,與僱主之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農民工幹的大多是苦活、累活,理應得到最起碼的尊重。
據了解,張英的丈夫再過幾年也要退休了,兩口子合計著到時候就辭工回老家,把十幾年打工攢下的錢拿出來蓋套新房養老。“年紀大了,也漸漸幹不動了,幫別人帶了這麼多年的孩子,也該回家帶帶自己的孫子了。”
“70後”
堅信端盤子也有“春天”
記者昨日在番禺一家勞務仲介市場見到小吳時,他正認真地記著招工電話。
11年前,經老鄉介紹,小吳從老家來到番禺的一個建築工地當搬運工。“工作環境臟亂差,勞動強度大,每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想著不確定的未來,特別想家。”
在工地幹了大半年後,小吳到一家湘菜館當起了服務員。洗菜、擦地板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服務員忙不過來時還得幫著端盤子。
小吳表示,打工11年來,存下幾萬元,想投資盤個小飯館,但又不懂經營。“有時感到很無奈,看到大城市裏機會這麼多,卻不知道自己除了每月領到手的那點工錢外,還擁有什麼。”
“打算找間大一點的酒店或餐飲企業做事,可以向廚子"偷師",掌握更多菜式,同時了解大飯店的流程管理,為創業做準備。”我堅信,經過自己不懈努力,一定能做個真正的城裏人。
小吳找工作細問待遇注重培訓
餐飲公司的工作人員翻閱完小吳親手製作的簡歷後,表現出一定興趣。
招工者:“湘菜會做嗎?”
小吳:“當然會,紅燒肉、粉蒸肉等等,都會做。”
招工者:“期望月薪多少?”
小吳:“包吃包住,3500元吧。你們公司平時有什麼培訓嗎?”
招工者:“培訓?你想學什麼啊,我們酒店有湘、川、粵等菜係的師傅,如果想學廚,可以先打下手。”
小吳:“其他的福利待遇怎麼樣啊?”
招工者:“會跟員工簽合同、買保險,幹滿一年的話每月增加工齡補貼150元,夏天有高溫補貼,優秀員工可安排旅遊。”
小吳:“我考慮一下。”
小吳顯然動了心,但還是決定先到處看看,多對比幾家。
公益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