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森森孤學院是一家民間孤兒院,專門收留在街頭流浪乞討的兒童,被許多流浪兒童看作是自己的家。但是,2010年年初,孤學院因為“未經審批不合法”無奈解散。姜林到現在上街都很怕碰到那些被他收留過的孩子,怕他們質問他為何不要他們了。
給流浪兒童一個家
姜林1982年生於四川通江,11歲時母親離家出走,隨後開始離家流浪,17歲時由於搶劫被判入獄8年,“如果當時有人拉我一把,我也不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服刑期間,憑著對文學的熱愛,他自學寫作。2005年,他的一篇名為《感傷嚮往》的隨筆,在《青年文摘》上發表。3000多封讀者來信讓姜林受寵若驚。這些信讓他決心出獄後幫助流浪兒童,避免他們失足。
2006年出獄後,姜林不顧父母和朋友的反對開始籌辦孤學院。後來,一個煤礦老闆聽説了姜林的想法,免費為他提供了一間辦公室。森森孤學院就這樣成立了。
有了場地,接下來缺的就是資金。姜林開始四處籌資,自己在廣告公司掙的工資遠遠不夠,只能找親戚朋友借錢。周圍的一些朋友和社會上的熱心人士建議姜林帶著孩子們擺地攤,賣報紙增加收入,解決孤學院的日常開銷。姜林就開始組織孩子們晚上出來擺地攤,“但擺地攤時常常會被城管追”。
2008年年底,他用白天在廣告公司上班、晚上擺地攤的收入,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月光村租下一套三居室,收留了5個流浪兒童,另外雇了1個保姆和兩個老師。
2009年年初,他辭掉工作,開始招聘專職的賣報員工。40多個員工穿著寫有“森森”字樣的制服,帶著小捐款箱上街義賣,一份5角錢的報紙可以賣到兩元到5元。扣除賣報人員工資,每個月差不多有4萬元的收入。後來,隨著收留的孩子越來越多,姜林聯絡了大渡口區的海天藝術學校,租下一層樓,又招聘老師、會計和辦公室主任等,還找了一位律師。
不想乞討,更不想回家
姜林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森森孤學院幾乎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2009年4月8日晚,姜林在沙坪壩三峽廣場的中心天橋上遇見了趴在地上要錢的流浪兒童小兵。“當我主動接近他,試圖了解他的情況時,他的眼神有些慌亂,頭上冒出了冷汗。當時圍觀的市民很多,大部分人都叫我遠離這個孩子,説孩子回去了要挨打。我沒有離開他,因為人群中有人認出我來,説我上過電視,這才讓小兵對我有了信任感,並決定跟我回家。”就這樣,姜林攬腰抱起小兵穿過人群,來到森森孤學院。
小兵説,自己是被“壞奶奶”每月花100元從爸爸手裏買出來要錢的。先天性的腦癱使得小兵不能行走,但思維敏捷且聰明。爸爸的職業是養豬,媽媽改嫁了。“壞奶奶”住在旅館裏面,每天都叫小兵要錢,如果偷懶和要不到錢就要挨打。
到孤學院的時候,小兵的揹包裏還有132.8元錢,是他當天乞討到的。姜林當著小兵的面清點了錢,並記在了他的個人“賬戶”上,“來森森孤學院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賬目”。
另一個流浪兒童小鳳的爸爸是一個只會打牌喝酒的暴徒,媽媽因此跑了,爸爸就讓這個不滿10歲的小女孩上街向人乞討維生,一要就是5年多。
姜林是2008年在大街上發現小鳳的。“當時小鳳正趴在地上向路人乞討,我走過去,讓她跟我們走,她怯怯地看了看不遠處的父親,對我搖了搖頭。我試圖勸她,可是她還是不願意跟我們走。後來我們又碰見她好幾次,她周圍跟她一起乞討的小孩都跟我們走了,她也不走,只是默默地看著我們。最後一次,是因為跟她一起乞討的一個小孩過生日,我又讓她跟我們一起走,她這才走,那天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歡歡喜喜地跟我們一塊回到了森森孤學院。”
剛去孤學院的時候小鳳有點自閉,從不主動跟人講話,來了陌生人關心她,她説話前總是要先看看姜林,她似乎已經習慣了乞討時一直看父親的眼色。
小鳳在孤學院待了兩年,這期間老師教她寫字,教她做遊戲,“到後來她跟小朋友們玩得都很好了,和剛進來時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是擁有監護權的父親總是不定期地到孤學院“找麻煩”。“有一次,我們帶小鳳出去參加活動,她父親就直接擋在我們車子前面,不讓我們走。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報警。派出所裏的民警也很無奈,民警從情感上也是不想把小鳳交給她父親的,因為這樣做過不了幾天我們又會在大街上看見小鳳的身影。但是按法律規定,他們又不得不把小鳳交給她的父親。”
就這樣,姜林反反復復救過小鳳不下10次,每次她父親從孤學院把小鳳帶走後,過不了多久姜林又能在大街上看見她在乞討。小鳳一直待到2010年孤學院解散,她不願意回到父親的身邊,最後又選擇了流浪。
公益關鍵詞: